~『當初的安全穩定成了今天的僵化固著,當初的優點,成了今天不可逾越的障礙,於是,我們『自認的』愛情消失了。其實,不是愛情消失了,是我們的需求不再能夠被滿足了。根據占星學,我們有日月水金火行星各種不同需求,兩人要完全合拍,是緣木求魚的事。』
為什麼人無法一個人單獨,
要結婚生子,或是身邊要有個伴?
你可能會說,為了找個人陪伴,
但你不是還有閨蜜朋友,有同事,有親人,還有寵物;
你可能會說,為了找個人養我?
但你自己完全可以養活自己,你不缺乏物質安全感;
那是為了搭伙過日子一起撫養孩子?
但我不相信父母之間貌合神離地住在一起,
對孩子能不造成傷害……除了這些,
如果『兩人要在一起』還為了什麼,那就是愛情了。
在談到愛情時,社會主義學家馬克思說,
形而下的愛情是僅建立在物質和現實上的愛情。
由於過去人類兩千年的父權社會,
古代當女性沒有經濟能力時,
女人的婚姻是建立在『物質安全上』的,
若在占星學上,這樣觀念的人可能有金土相位,
愛情與麵包二擇一時,她們通常會選擇麵包。
曾有有位個案,當初為了物質保障安全結婚,
婚姻關係在七年之癢時,面臨到問題是:不愛老公了,
她自『認為』,曾經對老公的愛情是非常濃烈的。
當年,她和老公相遇的時候,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天雷勾地火,各種合拍;
相處1個月,就有「就是他了」的感覺;
相處三個月,結婚一事就被正式提出
相處半年,開始籌備婚禮;最後,
在認識一年後的某個良辰吉日喜結良緣。
那個時候,她不需要思考,
一眼的直覺就足以篤定,眼前的這個人,
就是自己的THE ONE(命中注定的唯一)。
心理精神分析當然不會放棄「直覺」,
「直覺」的背後,往往大有文章,
根據心理占星學,進入現實承諾關係,
一定有業力土星債權關係。
根據心理精神分析的智慧,兩個人所謂的合適,
當然似乎有一定的價值觀、生活目標、
各種理念上的高度契合作為基礎。
但他們兩人一拍即合,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
這位個案女士是一個非常缺乏安全感的人,
而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
恰好是一個讓人非常有「安全感」的人——
公家機關工作,性格內向,喜歡宅在家裡,
長得也很安全,不喜歡過多交際……
甚至,沒什麼愛好。
這可以說是一種從內到外的「穩定」,
而這種「穩定」,正是缺乏安全感的女人
求之不得的東西,這種穩定安全的感覺,
讓她動心了。
然而,一旦關係穩定下來,
之後你發現對方性格的瑕疵會變得比最初
吸引你的那些好的品質更明顯。
意味著當初她認為的優點,
可能會變成日後的大缺點。
人們的需求,就好像的形狀,
所謂人與人之間的契合,無非是:
我的需求,你恰好可以滿足,
而你的需求,我恰好也可以滿足。
就好像兩個拼圖,
形狀剛好可以非常吻合地拼接到一起,
然後,彼此就都得到了滿足。
於是,心理暗流湧動的各種動力,
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會喜歡一個人,或者,討厭一個人。
所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並不是真的“沒有原因”,
它是有原因的,只是,
我們可能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麽,
這也會帶來日後很多問題:
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一定會變,
占星的流年行運不斷刺激你去改變,
為什麼很多婚姻度不過兩人的中年危機,
或是孩子一離開家,
夫妻之間也沒有了維繫的需要。
當兩個人都變化,
形狀就不再能夠凹凸互補、完美吻合,
衝突到一定的程度,
就會以各種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位個案的故事就是了,五年前的她,
想找一位像爸一樣的安全港灣,渴望物質穩定;
現在的她,渴望情感流動,想要ㄧ位懂的風花雪月,
可以跟她聊心靈的知己。
是的,她變了。
所以,五年過去了,這位女士變了,
而老公仍然沒變,兩人步調自然不再一致了。
就好像是一個孩子,面對動蕩的外部世界,
當自己還沒有能力的時候,
非常渴望父母的關懷和照顧。
而當假以時日,自己長大了,強壯了,
孩子就要做一件事:離開父母,走出去。
這個想法一旦萌發,就一發而不可收:
他要義無反顧的走出去。
這位女士就好像是這個想要義無反顧離家出走的孩子。
雖說配偶不是父母,但是,這個過程卻極其類似。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一個人發生了變化,
而另一個人不變,那麽,
他們的身心的形狀就變得不再能夠完美吻合,
這個時候,就不匹配了。
在這位女士的案例中,五年後,
老公曾經那個最吸引她的特點——穩定——
到今天,恰恰成了阻礙他倆最大的問題。
當初的穩定成了今天的僵化固著,
當初的優點,成了今天不可逾越的障礙。
於是,我們發現:她『自認的』愛情消失了。
不是愛情消失了,是我們的需求不再能夠被滿足了。
根據占星學,我們有日月水金火行星各種不同需求,
兩人要完全合拍,是緣木求魚的事。
根據榮格的心理原型理論,
男人的潛意識中有一個女性性格——阿尼瑪,
而女人潛意識中也有男性性格——阿尼瑪斯。
當男人對女人有一見鐘情的感覺時,
他可能是將他心目中阿尼瑪的形象
投射在這個女人身上。
反之亦然。所以,人們所謂愛情,
不過是一場瘋狂的投射。
你認為的天作之合,無非是,
我把我心中那個理想化的形象投射到你身上,
你恰好能夠接得住。
什麽是“接得住”?就是你能夠允許我這樣投射,
並且,似乎給到我的一些反饋,
能夠滿足我對你『理想化』形象的需要,
這就能讓我在你身上繼續投射,
而這個過程是互相的。
當我們能夠遇到一個人,我們兩個人之間,
互相都能投射自己的理想化客體到對方身上,
這個時候,我們就相愛了。
因此,所謂相愛,可能是你星盤中
太陽月亮金星火星需要的投射
不過是一場瘋狂的投射和認同的遊戲。
若說,愛情是“對某些事物喜愛而產生的情愫”,
那麽,這種喜愛從何而來?
根據心理學,那很可能是一種潛意識的『重複暗示』
或者,是對潛意識中『未完成情結』的執著。
在這一點上,並不新鮮,卻很經典,
首先是潛意識的重覆暗示,
當我們喜歡一個人,我們為什麽會喜歡他?
很可能因為,曾經,我們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給了我們很好的體驗,於是,
我們對這一類人產生好感,並延續至今。
這個人,很可能是我們的異性父母。
所以女人擇偶的過程可能是在找個模範父親,
男人擇偶可能只是在找可以無限包容他的母親
這種正向認同表示了:
異性父母曾經很好地滿足過我們,
因此,我們才會把這種感受內化到潛意識。
其次是對潛意識中『未完成』的情結的執著。
比如,曾經發生過“求而不得”的情境,
所有沒有被看到和滿足的情緒、感受和需要,
因為沒有被滿足,而固著在那裡,不肯流動
情緒和感受反覆堆積,終成情結。
長大後,為了能給自己一個補償,
我們會不斷重新制造類似場景,找到相似的人。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對某一類人,顯得特別的關注。
我們像有一個雷達,可以準確地找到他們。
當然,愛情發生過程背後的動力還有其他,
以上幾種是我認為多見的幾種。
既然,愛情不過是:需求被滿足的過程、
不同人之間內心地圖的互補、
投射與認同的遊戲或者只不過是潛意識的一種固著,
那麽,情愛關係的品質又是由什麽決定的?
愛情的質量取決於我們心理發展的成熟度
心理發展的功能越是完善,
我們也就能夠體驗關係和諧感受。
這背後核心的心理學角度的觀點就是:
自我發展的越是完善的人,
意味著有一個已經『個體化』的自我
一個健康完整確定的自我,
就能夠應對關係ㄧ定會的持續變化,
即使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
也不會再關係中產生巨大的衝突
反之,一個破碎的自我,傾盡一生的功課,
可能都是執著於如何依賴對方把自我黏貼起來,
兩人的搭伙關係,也只會僅服務於此。
那如何活出完整健全的個體化自我呢?
首先從愛自己開始,水滿自溢。
每一棵樹都是先利己的,它由根部吸收水分,
供給枝葉花果養分,然後開花,芬芳所有經過的人。
結滿果實時,分享給所有經過的人。
在你沒有學會給予自己之前,你無可給予他人,
你未足夠關照自己的感受之前,也無法關照別人的感受,
沒有愛好自己之前,也無法真正去愛別人。
倘若你無法愛自己,那麼你也無法愛別人,
愛自己有可能從自私、自戀開始,
但是,在真正懂得愛自己接納自己之後,
你的愛就會洋溢出來,就會流淌出來。
在愛中,在喜悅中,你無法不給予,
你無法不分享,因為給予、分享就是愛的本質。
愛自己是一切愛的開始,
你只能從自己的內在去經驗愛的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