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術”是幫助你回到當下,常駐當下時區的人

2020102011:40

~『瑜伽“術”是幫助你回到當下,常駐當下時區的人,一定體驗過三心不可得,當下沒有過去的情感記憶干擾當下不會預知未來的煩憂,練瑜伽『術』是為了『憶起』你就是瑜伽本質『一』,一的法則就是宇宙之道。』
長期鍛鍊身心瑜伽,
最大的收穫不是可以做到頭倒立,
而是即使做不到,你也可以心安,
心安,才能讓身心頻率處在『靜定』態(yoga dharana )
何為“靜定”?“靜”在瑜伽的釋義
有止息、恬淡、平和還有沈靜,
“定”在瑜伽有靜止不動及鎮定、安穩的意思,
人為什麼想要靜定?
因為我們不喜歡諸如擔憂、焦慮、恐懼、
糾結、憤怒、緊張的負面情緒,
於是嚮往一個叫做“靜定”的狀態。
如果真想達到這個狀態,
我們應當先找到無法靜定的根源,
而不是趕快去做一件叫“靜定”的事情。
例如,去靈性超商買短暫的止痛劑,
或是靈性嗎啡,逃避當下的感受。
人無法靜定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外境干擾,
第二個原因是內境躁動
“境”就是現象,多留意觀察就會發現
其實我們每天都是與“境”相處。
外在現象即通過感官接觸到的內容;
內在現象即心中產生的感覺、想法、情緒,
這些有時是由於接觸外在現象而產生的,
有時則是內心自行生起的。
嚴格來說,我們只能跟這兩種境在一起。
當我們跟家人在一起時,
其實並沒有直接跟他們在一起,
而是與跟他們相處時的境在一起。
我們通過眼睛、耳朵、腦子來“翻譯”家人,
而不是直接跟他們在一起。
同樣,對其他一切人、事、物,
我們都不是跟它們本身在一起,
而是跟頭腦內“翻譯”過的內容在一起,
有時甚至是“翻譯”了好多次的內容。
當外在現象或內在現象出現波動,
而我們無法掌控使其符合期待時,
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實現靜定有兩個層面:
第一,從治標的層面來說,
就是控制心念不被境所動。
現象波動就波動,但我們可令心念不被它干擾和帶走,
這種能力稱之為“止”,有止的能力,之後才能『觀』,
第二,從治本的層面來說,還需要透視現象的本質。
當徹底地知曉了人心為什麼動,
人自然就不會被境帶走,
這樣的狀態我們稱為安心。
鍛煉定力與明白了悟現象本質的差別在於,
一個是需要刻意為之的治標層面,
一個是透過明白頓悟自然就能做到的治本層面。
現在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靜定的問題。
剛才提到的“安”,基本上是靜定的延伸,
但能靜定卻不代表一定能安,人會感覺“安”,
其實是需要有一個舒適沒有危險的區域。
不妨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生活在遠古時代的森林中,
此時身旁的草叢裡突然有東西一閃而過,你會有何反應?
可能會警覺這是危險,瞬間開始緊張甚至恐懼,
馬上採取措施保護自己,
比如逃跑、武裝、躲避等等,
這便是人的自我保護機制。
在這個本能保護機制中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點,叫“預設”。
當有未知狀況發生時,
人本能會先預設它是有危險的,
因為“預設”如果對了,我們就能保全性命;
萬一“預設”錯了,也只是讓自己白擔心一場,
兩相權衡我們必然會選擇弊端較少的。
這是生而為人被設計好的一套機制,
因為人要生存,最重要的是維繫安全。
當我們了解這個機制之後,才會進而理解靜定的原理。
別與不安對抗,它可能已拯救過你多次,
回到野外生存的例子,如果有只猛虎出現在身邊,
你完全不為所動,不會驚嚇或逃跑,看起來好像很有定力,
結果卻成為老虎的食物。
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定”只有優點,沒有缺點。
受到驚嚇而逃跑是人被設計出來的保護機制,
同樣,人會不安也是被設計出來的自我保護機制。
但你必需知道這個不安是來自身體,
還是來自頭腦虛妄的故事。

瑜伽的鍛鍊就是幫助你維持這健康的『警報』系統
當你開始脹氣、便秘、失眠、口臭、面目搞灰,
你的身體大智慧就會失靈,該跑跑不動,該放捨不得,
你就更容易掉入頭腦的胡思亂想,
更容易無知無覺地住進(check in )虛擬國度。
所以不要急著跟身體的不安、焦慮、擔憂、恐懼
等等情緒做對抗,要知道這些情緒可能已拯救過你很多次。
反而要注意頭腦心性,心的慣性是
一旦外境舒適,我們就會想要“迎”,
想要恆常擁有它,因為這樣的環境能令我們安。
而當人感覺環境危險或不舒適時,
就會“拒”,想把不舒適往外推。
這都心的習性,而人的心念就這樣不斷地在
“迎”和“拒”當中來回奔馳。
瑜伽『術』是幫助你回到當下,常駐當下時區的人
一定體驗過三心不可得,
當下沒有過去的情感記憶干擾
當下不會預知未來的煩憂,
練瑜伽『術』是為了『憶起』你就是瑜伽本質『一』,
一的法則就是宇宙之道,而道永『法』自然,
沒有了悟此瑜伽智慧,認賊作父,將術誤認為道,
上了賊船,生生世世迷航,顛倒夢想,
記得,『術』練不好,也不會減損你神聖的本質,
『術』練得好,也不會添增你神聖的本質,
沒有這份認識,你會花了大把金錢時間精力
最後卻得來一場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