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秋色》文茜的世界周報

2020112011:49

《夜·語錄.秋色》文茜的世界周報
* 沒有人告訴妳嗎?
所有的秋色,都只是銷魂的幻象。—陳文茜
* 人為什麼懷舊?不只是因為老了,不只是因為現在和那個年代有點距離,才看起來特別有美感。
我認為很大的原因是我們在經歷某些人生經驗或歷史時,當下往往不理解它的意涵,往往要過了許久許久,才赫然驚覺自己走過的足跡。
當時的痛、當年的苦、昔日的徬徨、年輕時的揮霍、特傻的日子……
過了幾十年,猛烈的心疼才油然而生,於是,開始了想念過去,開始了懷舊。
那一刻我們才驚覺:原來當年的我們,日子是這樣爬出來的;所有的歡樂,是這樣自我欺騙才換得的。
所以,有時候我們懷的舊,有一點像長大或者老去的我們對年輕脆弱的自己來一點點回盼,給一點點安慰。
把往事包裝起來,像對一個已然被摧毀的玩具,重新修補、裝扮,給點美的顏色,給件美的衣裳……那些遺憾、慚愧或者回不去的,通過重新的編織,讓仍要活下去的我們有了幻想,有了陶醉。
懷舊,看起來很美,其實是對失去的、消逝的、荒唐的、遺憾的過去,一種溫柔的抗爭。
它像止痛劑。—-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每晚睡前,原諒所有今天讓你不愉快的人和事。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如清理這一天身體骯髒的塵埃。過去,在今夜,已是回憶,它只是虛晃地存在你的腦海裡。無論今天遇到多麼糟糕的事,都不應悲傷:因為你還活著,還有未來。妳已經比那些病重、飢餓、瀕臨崩潰的人,幸福太多。我們都知道一輩子不長,但我們未必深刻的記住這一點。​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想像一下,在你生命中絕大多數時間,你的生活狀態只是人類生活經歷中的一個片段,普通、安穩而又平常。
失敗就相當於突然把你從這種狀態中猛地推向了無盡黑暗和失望的深淵;成功也會如此突如其來地改變你,不同的是,成功會給你帶來極高的認可、讚揚和威望。
這兩種不同的命運,一種被這個世界視為是壞的,另一種被這個世界認為是好的,但是你的潛意識完全無法區分這種好壞的差別。你唯一能夠感知的是在情緒上體驗到的絕對值,是你在情緒上偏離常態的自己的絕對值。
這兩種情形下都會面臨同樣的危機,你可能迷失在心靈的孤島中,而這兩種不同的境遇又有著相同的自我修復方法,就是你要盡可能快地、順利地找到「回家」的路。
「回家」並不是指回到我的家族農場,而是回去繼續寫作,它就是我的家。對寫作的熱愛,遠大於被拒絕帶給我的傷痛,或者說我對寫作的熱愛勝過我對自我的愛,更直接地說,我愛寫作勝過愛我自己——我就是這麼挺過來的。
—Elizabeth Gilbert.

*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點,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份量。
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置不過是一個點,並非真實。
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
如果我們順利地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
你若走得過,逆境便是你生命中的禮物。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什麼是青春?20 到 30 歲?15 到 25 歲?20 至 40 歲?依照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定義: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種東西的心理狀態,於是形成渴望、形成憧憬、形成可能性。
儘管眼前埋伏廣袤的原野和恐懼,儘管還一無所有,但在幻想中,卻感覺自己擁有一切,那就是青春。
所以,青春無關年齡,有關恐懼和計算,有關安逸與逃避。
因此若你才 20 歲,已沒有了幻想,你的人生其實已經沒有了青春。
若你已 60 歲,你仍在創新,仍想擁抱新的生活方式,你還「青春」!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人們初次品嘗青春滋味的時候,並不知道只要抱持幻想,貧窮的滋味也是甜的;而永遠離別青春後,對青春的渴望、遺憾、追念……那個滋味,即使坐擁財富,也是苦的。
青春是一棵樹,愛與希望是它的根,需扎扎實實地扎根入土里,智慧與愉悅的枝葉才能招展,無論是風雨或藍色天空之下。
願你永遠青春。
願我永遠不老。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Kaii Higashiyama/ 東山魁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