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三種境界”

2021013011:41
可能是大自然的藝術品張及時油畫
@ 人生“三種境界”
近代大學者王國維提出治學有三種境界,
完全可以看作“人生奮鬥的三種境界”。
1.晏殊《蝶戀花》裡的“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2.柳永的《鳳梧桐》裡的“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
可能是藝術品
王路油畫
3.辛棄疾《青玉案》裡的“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一種境界:寫的是追求理想的嚮往心情。獨上高樓望遠,顯示了對於崇高理想之嚮往,對更廣遠的境界的追求與期待;然而理想高遠者,自不免於孤獨寂寞;在追尋的過程中,或不免於四顧蒼茫,終點渺不知何在的茫然。
第二種境界:闡釋的是對理想的堅持。葉嘉瑩在〈談詩歌的欣賞與《人間詞話》的三種境界〉中,認為這是一種「擇一固執殉身無悔」的精神。要能堅執無悔,則理想必需是「所善」「所愛」的,因為「知其『可善』而不覺其『可愛』,則無固執的感情;覺其『可愛』而不見其『可善』,則無殉身的價值。」為讀者提供了進一步的思考。
第三種境界:寫的是理想實現後的喜樂之情。「眾裏尋他千百度」緊承第二種境界而言,可見追尋過程的重重艱苦與堅持;「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與「獨上高樓」相承,象徵孤高的理想,而獨尋「那人」透顯了「擇一」的內涵;「驀然回首」,一語道盡了久經艱苦一旦成功時的驚喜之情。
從追尋理想伊始的孤獨茫然,到對理想的堅執無悔,終於在歷經艱困後到達理想的彼岸,王國維巧挪前人詞句,為我們揭示了形象化的三種境界。然而,自我追尋,到底要追尋甚麼?恐怕是現今學子們普遍的疑惑。富蘭克林曾說:「世界上有三件事情是最難處理的,即鋼鐵、鑽石及了解自己。」在紛歧多彩的人生路徑中如何「擇一」?「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應是最基礎的課程,唯其如此,才能選擇「所善」、「所愛」,才能堅執無悔,終抵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人生理想。
...可能是 1 人的藝術品王少倫油畫
文摘|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