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顏珍兒@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2022012622:07
可能是動畫風格圖像
@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愛照鏡子、對鏡簪花弄妝是女人的天性,
尤其是那些愛美的年輕女性。
李商隱有詩《無題》云:
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十四藏六親,懸知猶未嫁;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這是李商隱寫的一個愛美的少女。這個女孩子八歲就知道愛美了,開始偷偷照鏡子,開始畫眉,開始照花前後鏡。十歲去踏青,芙蓉作裙衩。這個女孩子十歲就愛在春日游春踏青,她裙衩上都是美好的芙蓉花。十二學彈箏,銀甲不曾卸。用自己的指甲彈,指甲都斷了,就套上一個銀的指甲來彈。她套上這個指甲以後,她整天都不摘下來,學琴很認真呢!
可能是插圖
這個女孩子不僅容貌美好,而且才能也美好。所以用“銀甲”相喻。十四藏六親,懸如猶未嫁。中國古代的女子不能夠隨便談愛情的!所以十四歲的女子就不可以見六親了,連表哥表弟都不可以隨便見的。可是這個美麗的女孩子還沒有嫁出去。
那個時代,此家有女初長成,外面的三姑六姨八大嬸就來打聽,那家女孩子有主嗎?定親了嗎?說還沒呢!懸知猶未嫁!於是,接下來就會有“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在那個時代的中國說女子這一輩子的目的就是嫁人,生子,傳宗接代,這是一輩子的責任,一輩子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十五歲女子應該出嫁了,還沒嫁出去,所以這個女孩子打鞦韆的時候,背過臉去眼淚就流下來了!
這就是家中有女初長成的故事,而女性自我意識的萌動就是從照鏡子開始的。就像那時男子專注讀書一樣,對女人來說,鏡中的另一個“我”這本書怎麼也讀不夠、讀不完:“寶釵好耀首,明鏡可鑑形。”(秦嘉《留郡贈婦》)、“手中青銅鏡,照我少年時。”(李益《罷鏡》)“鏡前飄落粉,琴上響馀聲” (何遜《詠春風》)“羅敷妝粉能佳麗。鏡前新梳倭墮髻。”(徐伯陽《羅敷行》)。
可能是花的插圖
而南朝蕭綱的《愁閨照鏡》寫得別有意趣:“別來憔悴久,他人怪容色。只有匣中鏡,還持自相識。”因傷別而憔悴,因憔悴而容衰,別人看了都驚異不已,只有拿起鏡子來,看看自己還是否認識自己。蕭綱是梁武帝的第三子,做過兩年掛名皇帝,他的宮體 詩雖被指為“浮靡輕艷”,但這代婦人作的詠鏡小詩卻不失為佳作。
而溫庭筠的“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
無疑是描繪紅顏女性簪花照鏡中最生動、
最出色的句子。
...可能是插圖
文摘|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