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以身做則

2013122221:31






以身做則

有一天午后,天氣實在很熱,每個人都想趕快躲進冷氣房裡。
我開著車載孩子行經一處偏僻的鄉間道路,
剛好遇到紅燈,我很自然的停了下來,⋯⋯
趁著等待的空檔欣賞一下窗外的景緻。

忽然從背後冒出一句:
「我就知道爸爸遇到紅燈一定會停,不管這時候有沒有人看到。」

當時聽了不以為意,回到家後再三思索,嚇得一身冷汗,
心想:孩子得累積多少經驗,才得到這樣的「結論」呀!

從母親懷胎開始,親子間就分享著彼此的意念與心情;
出生後更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孩子的眼睛就像V8攝影機,
眼睛一張開便啟動錄影的功能,
鉅細靡遺的錄下眼前的一切畫面,然後分類存檔;

孩子的耳朵更是二十四小時永不打烊的超級錄音筆──
「凡聽過的,必留下痕跡」。

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是他模仿的對象,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佳的活教材,
我們不用特別教什麼,孩子就已經自動在學習。

試問:我們在孩子開口以前給了孩子什麼示範?
在他的記憶庫裡又存取了哪些檔案呢?

如果真的「三歲看大」,
那麼教養的成功與否在人生的前三年早已經決定了大半了。

如果我們本身溫文儒雅、待人和氣,
孩子就會懂得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
如果家庭能散發書香的氣息,一書在手其樂無比,
「悅讀」成了幸福的定義,
那麼孩子的一生也就遠景可期,
說穿了,「以身作則」就是教給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規矩。

「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教孩子的秘訣似乎也適用這句名言,
想要教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就盡量做給他們看,
而且始終如一,因為是發自內心的信念,
所以造不得假,這樣建立的認知既深且遠,
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我們閱讀過許多名人傳記,從他們回憶的字裡行間,
都能看到父母、家人細微的舉動帶給他生命的撼動,
或許當時的親人並沒有料到這一點!
好的典範如此,錯誤的摧殘亦然,不可不慎啊!


小柯從小就是由父親一手帶大的孩子,
父兼母職的辛勞總算把小柯養育成人,後來小柯結了婚,
也有了自己的寶貝孩子,
但他的父親卻一直未曾享過清福,
都快七十歲了,還得靠自己養活自己,
洗衣、煮飯樣樣都得自己來。

有一天,小柯的父親病了,看樣子還病得不輕,
鄰居們都說該送去給醫生瞧瞧,
小柯夫婦卻怎麼都不願意,說什麼老人病白花錢,
能省就省著吧,結果老父親過不了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沒幾年,小柯的兒子也長大了,可是他自小就不學好,
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樣樣在行,最後染上毒癮,
只好偷拿家裡的房屋地契去抵押變賣,
小柯發現後狠狠的罵了兒子一頓,
誰知兒子竟然用難聽的髒話頂他,
氣得他哇哇大叫:「你這個敗家子、不孝子!」

他兒子也老實不客氣的回他一句:
「對!對!對!我是不孝子,那你孝順爺爺了嗎?」
這樣的人倫大悲劇,
看了實在令人膽戰心驚、悲歎不已呀!


做大人的總是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一些習慣,
卻又認為「它」沒什麼了不起,
等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時候,
才大驚失色、痛苦懊悔,已經太遲了!

謹慎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
不僅修身勵德,更是奠定優良的家風,
實在是一舉數得,有智慧的父母千萬不可大意。

還記得有一次騎車等候一個紅燈,
旁邊剛好停著一輛滿載全家快樂出遊的房車,
飄散的歡樂氣氛high到最高點,
連我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待綠燈一亮,
尾隨他們不到幾公尺,卻發現車窗裡拋出了一口口的甘蔗渣,
而且一路持續地丟棄,
讓我剛剛美好的心情也一路下滑到了谷底。

我想這一家丟棄的不只是垃圾,
更是孩子心中那分無可取代的善意啊!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說得真是有道理。

本文摘錄自:《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更多
以身做則

有一天午后,天氣實在很熱,每個人都想趕快躲進冷氣房裡。
我開著車載孩子行經一處偏僻的鄉間道路,
剛好遇到紅燈,我很自然的停了下來,
趁著等待的空檔欣賞一下窗外的景緻。

忽然從背後冒出一句:
「我就知道爸爸遇到紅燈一定會停,不管這時候有沒有人看到。」

當時聽了不以為意,回到家後再三思索,嚇得一身冷汗,
心想:孩子得累積多少經驗,才得到這樣的「結論」呀!

從母親懷胎開始,親子間就分享著彼此的意念與心情;
出生後更與家庭有著密不可分的親密關係,
孩子的眼睛就像V8攝影機,
眼睛一張開便啟動錄影的功能,
鉅細靡遺的錄下眼前的一切畫面,然後分類存檔;

孩子的耳朵更是二十四小時永不打烊的超級錄音筆──
「凡聽過的,必留下痕跡」。

大人的一舉一動都是他模仿的對象,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最佳的活教材,
我們不用特別教什麼,孩子就已經自動在學習。

試問:我們在孩子開口以前給了孩子什麼示範?
在他的記憶庫裡又存取了哪些檔案呢?

如果真的「三歲看大」,
那麼教養的成功與否在人生的前三年早已經決定了大半了。

如果我們本身溫文儒雅、待人和氣,
孩子就會懂得與人相處的基本禮儀;
如果家庭能散發書香的氣息,一書在手其樂無比,
「悅讀」成了幸福的定義,
那麼孩子的一生也就遠景可期,
說穿了,「以身作則」就是教給孩子人生的第一個規矩。

「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
教孩子的秘訣似乎也適用這句名言,
想要教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就盡量做給他們看,
而且始終如一,因為是發自內心的信念,
所以造不得假,這樣建立的認知既深且遠,
足以影響他的一生。

我們閱讀過許多名人傳記,從他們回憶的字裡行間,
都能看到父母、家人細微的舉動帶給他生命的撼動,
或許當時的親人並沒有料到這一點!
好的典範如此,錯誤的摧殘亦然,不可不慎啊!


小柯從小就是由父親一手帶大的孩子,
父兼母職的辛勞總算把小柯養育成人,後來小柯結了婚,
也有了自己的寶貝孩子,
但他的父親卻一直未曾享過清福,
都快七十歲了,還得靠自己養活自己,
洗衣、煮飯樣樣都得自己來。

有一天,小柯的父親病了,看樣子還病得不輕,
鄰居們都說該送去給醫生瞧瞧,
小柯夫婦卻怎麼都不願意,說什麼老人病白花錢,
能省就省著吧,結果老父親過不了多久就與世長辭了。

沒幾年,小柯的兒子也長大了,可是他自小就不學好,
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樣樣在行,最後染上毒癮,
只好偷拿家裡的房屋地契去抵押變賣,
小柯發現後狠狠的罵了兒子一頓,
誰知兒子竟然用難聽的髒話頂他,
氣得他哇哇大叫:「你這個敗家子、不孝子!」

他兒子也老實不客氣的回他一句:
「對!對!對!我是不孝子,那你孝順爺爺了嗎?」
這樣的人倫大悲劇,
看了實在令人膽戰心驚、悲歎不已呀!


做大人的總是會不經意的流露出一些習慣,
卻又認為「它」沒什麼了不起,
等到「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時候,
才大驚失色、痛苦懊悔,已經太遲了!

謹慎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
不僅修身勵德,更是奠定優良的家風,
實在是一舉數得,有智慧的父母千萬不可大意。

還記得有一次騎車等候一個紅燈,
旁邊剛好停著一輛滿載全家快樂出遊的房車,
飄散的歡樂氣氛high到最高點,
連我也分享了他們的喜悅,待綠燈一亮,
尾隨他們不到幾公尺,卻發現車窗裡拋出了一口口的甘蔗渣,
而且一路持續地丟棄,
讓我剛剛美好的心情也一路下滑到了谷底。

我想這一家丟棄的不只是垃圾,
更是孩子心中那分無可取代的善意啊!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說得真是有道理。

本文摘錄自:《我們教了孩子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