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霸凌事件,一直都存在
校園霸凌新聞,屢上媒體後,越演越烈,
之所以會成為教育部每次開學的重要宣導與預防工作,
與2010年桃園八德國中的嚴重霸凌事件有關:⋯⋯
當時學生被霸凌人數眾多,
連老師的安全都受到了威脅;
追查下來發現當時的校長上任七年來,
換了五個學務主任,人事更迭頻繁,管理鬆散,
缺乏處理的經驗和膽識,造成霸凌情況日益嚴重,
引發更多危機。
半數以上老師連署,要求校長下台。
從此之後,教育部特設校園霸凌專線,
要求全體學校一起關注,一有發現要通報,
還師生一個安全的學習空間。
霸凌本質具有動物本能掠奪性,
不清楚人際分界、錯誤解讀社會訊息、低社會化、
衝動行事、殘忍、缺乏同情心與同理心,
凡事未經思考判斷就提早做出攻擊的行動,
大腦似乎尚未進化。
霸凌具有故意傷害的意圖,
發生的時間為長期反覆不斷,
兩造勢力地位不對等的攻擊行為,
造成被害者呈現生理或心理侵犯的結果。
這種強欺弱的行為,未成年的加害者任由本能行事,
大部分不了解自己的霸凌行為已經觸犯傷害、毀謗、
妨害自由等罪行。
人身安全原本就是立法保障的基本人權,
令人惱怒的是霸凌的發生和惡化,
通常來自一連串的「巧合」。
當霸凌者開始動作、受害者不敢聲張、
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異狀、老師沒有積極處理、
校方事後沒有加強宣導、甚至故意隱瞞、不通報,
霸凌網路影片由傳媒強力播送、引來同學的仿效,
形成惡性循環,這個「巧合」就這樣一環扣著一環的發生。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1年台灣校園霸凌現象調查報告發現:
․逾半數學童遭受霸凌時候「選擇隱忍」,
不會主動找大人求助。
․霸凌的事發地點,
最常發生的地點依序為廁所、教室內、上下學途中、
樓梯間、空教室。
․校園霸凌最常發生的時間,
依序為下課時、放學時間、打掃時間、
上課鐘響教師尚未進入教室時、午休。
․約有70%學生被霸凌後,很傷心難過;
14%不想上學;甚至25%孩子覺得不如死了算了。
這個調查告訴我們,
孩子長時間待的地方一點也不安全,
甚至危機不及時處理,
將會埋藏與引發治安與生命的未爆彈。
本文摘錄自:《長大後,最希望忘卻的記憶 校園霸凌:
若息事無法寧人,還可以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