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科學教養術 不讓小屁孩激怒你】
全世界超過二十億個小孩的爸媽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小孩講不聽!」你也是其中之一嗎?
(不要以為輪不到你,先學起來比較實際啦!)
【科學教養術 不讓小屁孩激怒你】
⋯⋯
你已經看過數本關於如何跟孩子說話的教養書,想對孩子釋出最大善意來溝通,為什麼還是怒吼收場?因為只學了表層功夫還不夠,親子間如何「說出好關係」,孩子從此叫得動,得從科學依據了解孩子開始。
全世界超過二十億個小孩的爸媽都在問同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的小孩講不聽!」小時候叫他吃飯他說要喝飲料,一碗蒸蛋吃半小時,叫他洗澡一定要用吼的;上學後,功課從來不主動寫完,叫他不要玩電動還是皮皮的繼續玩,跟他說上課要專心,走出門就忘得一乾二淨;等到變成青少年,問話沒在回,做家事叫不動,要求功課不要墊底還嗆我管太多。
這些叫不動的小屁孩行為,怎能怪爸媽愛生氣!
超級乖小孩都剛好沒生在我家。正常小孩的問題行為層出不窮,只要是養過小孩的人肯定上演過,忍不住對小孩壞行為發怒大吼,之後卻不斷自問「我是不是很糟的父母?」上臉書po文告解「孩子,我下次不會那麼大聲了」的矛盾橋段。
這種兩敗俱傷、心力交瘁的崩潰育兒惡性循環,何時能停止?
孩子為何講不聽?
5種卡關,讓孩子根本做不到!
說起來小孩其實有點被冤枉,大人不斷的從教養書上學「N招說話術」、「避開錯誤句型」,卻未曾去理解親子溝通之所以會失效,正是大人單向檢討自己應該怎麼說,但未從孩子的出發點去思考,親子溝通可能的五大卡關:
一、聽不懂:爸媽說的話超出孩子認知範圍。
比方叫一個五歲小孩去「反省」,他頭上會冒出很多問號,因為大腦中掌控反思能力的前額葉區尚未發展成熟,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反省」。或是要求小一的學生寫功課要有「紀律」,他也只能當做耳邊風。
二、做不到:當爸媽一次拋出太多訊息,孩子無法一次到位。
「要出門了啦,還在慢吞吞,電視趕快關掉、穿藍色那件外套、襪子在床上……趕快,你只有十分鐘!」當時間緊迫時,大人如機關槍般一口氣拋出五、六個訊息,但孩子的腦袋記不住,有抓住的通常只有最後那一句!
三、答不出來:大人氣頭上說話,孩子不知怎麼回應。
爸媽有時會有天外飛來的哲學家問句,比如盛怒當下問小孩:「為什麼你不讓我當一個好媽媽?」「你為什麼不當一個堂堂正正的好哥哥?」憑良心說,這類問題真的有答案嗎?
四、聽不進去:反覆叨唸,孩子自然當成背景音樂。
「這題你明明就會卻寫錯,還說你有檢查,做事情跟你爸一樣,不仔細又嘴硬,以後……」當一個重複、負向、情緒漸強的嘮叨碎唸不斷迴盪在耳邊,會被當成一種背景噪音,小孩可與之自然共存,卻完全聽不進去,尤其是小男孩。
五、被誤會:爸媽不給機會說明,孩子乾脆關閉溝通大門。
「王小明,跟你說不要打架,你今天在學校為什麼打架,沒收ipad三天!」
「爸!那是因為……」
「還狡辯!馬上沒收!」
王小明沒機會把話說完,他是為被欺負的同學打抱不平,他自己早就後悔了。但王小明沒說話餘地,已經被貼上壞小孩標籤。
因此,爸媽想要真正說對話,不能只顧發洩自己的情緒,沒有注意到孩子當下是否準確接收到訊息,一定得轉個方向、摒除本位思考,了解「顧客」需求,從分齡的發展理論、腦科學、性別差異、心理學、父母效能學等科學根據,理解孩子的特質、能力與局限,才能說出孩子「聽得懂、也做得到」的教養話語。解決衝突第一步
先自問「孩子為什麼做不到」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助理教授周育如提醒,教養遇到難題,父母應先自問「為什麼孩子做不到」,而非先問「該怎麼教」。因為搞不懂「為什麼」,卻一直丟出「該怎麼教」的各種策略,很可能下錯藥,完全無效,只會讓親子溝通愈來愈挫折。 (文|李宜蓁)
來源: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