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碎碎念就可以讓孩子聽話?
在我親戚當中,有個叫依茹的高三女孩,
媽媽只想著要她考上好大學,
對她的交友狀況一律過濾管制,⋯⋯
管教她的方永遠法只有不停地碎碎念。
她反擊媽媽的方式也很直接,也是三個字:「唱反調」。
媽媽天天跟依茹叨念電視新聞裡的拐騙事件,
不但嚴格要求依茹下了課不准在外逗留,
甚至規定她不可以和朋友、同學下課後見面。
受不了媽媽叼念的依茹,下了課雖然乖乖的回家了,
但是她把對課業的壓力和對媽媽的不滿全部發洩在打電話上。
她偷偷躲在房裡,
用自己的手機和家裡的電話打給同學聊天說地,
一個月下來,不但成績退步,電話費更高達兩萬多塊。
她媽媽怒不可抑發狂似地責備依茹,
母女的對峙一發不可收拾。
大聲的爭執中,依茹迸出一句反擊:
「我為什麼要聽妳的話!妳到底知不知道,我已經長大了!」
別做永遠只會指責的父母
其實,親子間像這樣的衝突天天都在上演,
但如果不能智慧的解決,一不留意就會留下很深的遺憾。
我就有個在一起長大的朋友叫廷哥,
小時他媽媽非常嚴厲,凡事都不能回嘴。
有一天,讀國小的廷哥放學卻沒把便當盒帶回家,
媽媽二話不說,拿起雞毛撢子就是一頓毒打。
大罵:「你連吃飯的飯碗都會弄丟,你將來要怎麼辦?」
其實廷哥不是忘記帶回來,他想辯白,
但母親的連珠砲讓他無從招架。
媽媽一口咬定廷哥就是粗心才忘了把便當盒帶回家,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
他的便當盒是被惡作劇的同學拿去藏起來。
當時他爸爸是部隊裡的低階軍人,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
每天便當盒裡就是幾片醬瓜和一個饅頭。
同覺都嘲笑他,
班上大塊頭的同學要阿廷把便當盒打開給大家看,他不肯。
等到放學前,完成課後打掃,回教室就發現便當盒不見了。
可是媽媽根本就不肯聽廷哥的解釋。
弄丟了一個便當盒就得花錢再買,
這對家境困難又得持家的媽媽來說是個壓力,
於是打罵成了他媽媽最常發洩的方法。
不僅是掉便當盒會被打,課業退步、逾時晚歸……
廷哥一直被打到高中畢業後到台中讀書,
才能遠離脾氣火爆的媽媽。
如今多年過去了,廷哥媽媽已經接近九十了,
母子的隔閡一直存在。
和媽媽偶有的電話聯絡,
媽媽總是叼念:「小孩要管好,別長大和你一樣,工作換來換去。」
媽媽千篇一律的提醒,每次都讓阿廷覺得厭煩,
「我和媽媽做了半世紀母子,她還是天天批評我,沒句好話。」
即使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阿廷,對母子關係的冷淡仍有感慨。
少年時代種下的惡因不解決,到了人生的後期,
可能演變成「老」小孩和「大」小孩一輩子嘔氣。
多稱讚子女 學習欣賞孩子的優點
既然碎碎念和批評都不受歡迎,但面對子女時,
爸媽又覺得非要說點什麼不可,
那建議倒不如多多讚美、多說稱讚好話。
你會發現效果驚人。
像以前我總習慣拿辦公室那一套來評斷孩子的表現,
做得好頂多不痛不癢嘉許幾句;
若是做糟了,必然破口大罵,非讓他羞愧地抬不起頭不可。
如此下來,親子關係緊張不說,
我對孩子,以及孩子對自己的信心都在退縮。
直到有一天,兒子為公司寫了份英文企劃案,
他把初稿拿給我看,希望我能給些建議。
我看得出來他沒太大把握,
並且擔心是不是又會得到老爸刻薄的批評。
沒想到,兒子這報告寫得還真夠水準,
我脫口而出大聲讚「好」。
幾乎是同時,我們二人都爆笑開來,
那是一種父子真情,輕鬆開懷地大笑。
這反應完全出乎他的預期,也讓他完全放下了不安。
接下來我們一起修飾文章。
那天晚上,不僅是兒子那篇報告改好了,
也包括了我們兩人的關係。
從此,我儘可能多去讚美孩子,
去欣賞他們具備優點的一面。
結果真的是稱讚越多,孩子表現越好。
記得,誰都喜歡聽別人稱讚自己,
如果有人說不喜歡,那絕對是在騙你。
本文摘錄自:《孩子想的跟你不一樣:
最讓爸媽沒輒的25個親子溝通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