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一巴掌

2014042422:38







一巴掌 

他讀高中的兒子,常常奇裝異服、披頭散髮。
讀書時尤其喜歡聽重金屬的音樂,音樂聲震耳欲聾,擾人清靜。

⋯⋯

「褲子這麼寬大,頭髮這麼長,像什麼樣子?
音樂開得這麼大聲、這麼吵,你怎麼讀書?」
他一進兒子房間便一味指責著。
卻聽到兒子又酷又倔地說:「我就是喜歡這樣。」

一言不合下,他起了無明火,動手打了兒子一巴掌。

兒子反身想要走出門外,他又氣憤地出去拿了支雞毛撢,
關起房門,喝斥兒子伸出雙手,
然後從手心、大腿、臀部直至全身,又重又狠地抽打……

個性剛烈的兒子忍著痛撐著,不僅不見求饒,
還硬是不掉下一滴淚。
太太和女兒隔著房門聲淚俱下不停地代為求饒,
然而當時憤怒的他充耳不聞。

一陣瘋狂地抽打後,氣急敗壞、心力交瘁的他返回臥室,
整晚懊悔不已、心情起伏、輾轉難眠。
心裏想的、腦海浮現的全是遍體鱗傷的兒子。

隔天早上,他一睜開眼。
驚訝瞧見昨晚被痛打的兒子,竟落著淚跪在床前懺悔:
「爸爸,我錯了。」
他連忙扶起兒子,又愧又喜地說:「對不起,我不該打你。」

兒子為何主動認錯的疑問一直存在他心中,
事後才訝異地發現:
原來是太太連夜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
「爸爸雖然打了你,暗地卻痛在心裏。
在他內心深處是永遠愛你的,記得向爸爸道歉……」

「唉,早知道輕聲細語、溫情軟意就可以馴服孩子倔強的心,
何苦花那麼大的力氣來鞭打斥責孩子?
不僅苦了自己還傷了孩子。」
他感激太太的用心與智慧,有所了悟地說出心中真實的感受。

愛恨一線間,「聲色柔和」無疑是「愛」的潤滑劑,
「威言厲色」則可能成為「恨」的催化劑……
撰文/徐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