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頭的啟示
小徒弟約六七歲,圓圓的臉龐、慧黠的雙眸,
雖然穿著袈裟,仍掩不住小男孩的調皮。
由於他一個人留在老師父身旁,所以無聊的時候,⋯⋯
往往在寺院附近的山林水石之間奔跑遊竄。
有一天,小徒弟閒來無事,竟然突發奇想,
把一塊石頭綁上繩索,再把繩索另一頭綁在一條魚身上,
接著再把魚丟入河水中,眼睜睜看著魚奮力掙扎,
魚游得越吃力,小徒弟發出的笑聲也越大。
小徒弟不但讓魚做垂死掙扎,
還抓來青蛙和蛇如法炮製的虐待。
所有這些舉動,老師父都看在眼中,
他並沒有當場喝止斥責,他搖了搖頭之後,
想了一個方法要小徒弟「回頭是岸」。
當晚,小徒弟熟睡之後,
老師父把一塊大石頭綁在小徒弟身軀的背後,
等到天亮時,小徒弟發現自己動彈不得,他無助的哭了起來。
這時,老師父告訴他:
「請你把在魚、青蛙、蛇身上的石頭放掉,
我就為你解開身上的石頭。」
講話的過程,師父沒有暴怒,沒有恐嚇,
他就是要小徒弟親身經驗「身受束縛」的感覺。
他還告訴小徒弟:「萬一其中哪一個生命死了,
你身上的石頭就是放下來,恐怕心中那塊石頭永遠還在呀!」
這些話語小徒弟或許還聽不懂,
但是當他背負著沉重的石頭,拖著艱困的步履,
重新走到山崖水邊去尋找魚、青蛙和蛇時,
他已經明白當初的戲弄可能對另一個生命所造成的傷害,
尤其當他看到魚和蛇早已因掙扎而遍體鱗傷,
一動也不動了,懺悔的淚水終於潰堤而出。
不著痕跡的互動
一般父母在處理孩子犯錯事項時,有如下方式:
一、當場出重手──
這時孩子還沒弄清楚狀況,突然被打之後,
他只會對大人的體罰感到憤怒或害怕,
此後,也不懂去自我反省。
二、當場變臉──
這樣的父母雖然沒有動手,
但是子女已感到事態嚴重而不敢說真話了。
三、當場聆聽──
縱使孩子有錯,但是他可能有自己的理由,
大人若願意聆聽,或許還有引導的空間。
四、當場靜心──
像老師父不動聲色,但用對方法讓小徒弟重新面對過程,
因而有了反省和悔悟,這又是更上層樓的教育方式。
小徒弟和老師父的故事是韓國片「春去春又來」其中的一段,
觀賞時令我感動萬分,
原來教養孩子可以這樣不著痕跡呀!
可不知道為人父母的我們,
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耐心和智慧?
可不知道我們是否曾經衝動處理而造成親子關係的遺憾?
我有錯嗎?
有一個爸爸看到女兒太用功,
又得失心太重而得了憂鬱症,他又急又氣之餘竟說出:
「你就不要再讀了吧!何必讀得這麼辛苦呢?」
他的用意是「好」的,可是用那樣的語詞,
那樣的口氣加重打擊了女兒脆弱的心靈,女兒頓時痛哭失聲。
「我有錯嗎?」
爸爸被老婆邀來找我談談,
見面時,他仍理直氣壯的覺得老婆小題大作。
在情緒緩和之後,
我請問他是用前面四種處理方式的哪一種?
他很乾脆的回答:「當場變臉。」
接下來,在分享小徒弟和老師父的故事後,
爸爸終於靜心反省自己了。
文/吳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