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佛家典故的成語
儒佛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儒道是本土文化,佛是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的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自然要對中國的語言和語彙產生深遠的影響。
◎無事不登三寶殿⋯⋯
三寶殿就是指代表佛法僧三寶的寺院殿堂,原意是說,人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才想起到寺院去尋求幫助。後來比喻成登門求人辦事。
◎不看僧面看佛面
僧、佛都在「三寶」之列,都是世人敬重的對象。意思是務請高抬貴手,給予幫助或寬恕。
◎生老病死
最早由佛教提出,佛教認為這是人生所必須經歷的四種痛苦,也稱為(果報)四相。在《法華經》中這樣說:「生老病死,四苦也」。當釋迦牟尼佛還是王子的時候,有一天他在王城四門分別見到分娩、老人、病人、送葬的景象,因而決心放棄繼承王位,出家修道,以期超脫生老病死之苦而達彼岸。在今天,生老病死被人們用來指: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大事。
◎癡心妄想
癡是佛教所說的三毒之一,三毒是指貪嗔癡。癡是用來指人的癡心:心思沉迷於某人或物。因為癡迷,所以有妄念、妄想產生。這個妄就是指:荒唐,胡亂,不切實際。指一心想著根本無法實現的事。因為有癡心和妄念,所以眾生有痛苦產生。
◎醍醐灌頂
醍醐是從牛乳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比喻最高的佛法。
灌頂是佛教密宗的一種儀式。
多比喻智慧,使人徹底醒悟。
◎不即不離
出自《圓覺經》:「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是佛」。真相與妄相有區別,即不即,但妄相乃真相顯現,即不離。後泛指若合若分,即不接近也不疏遠,引文即是此意。
◎一塵不染
指佛教徒在修行時能擯除一切雜念。後來多用來形容環境環境非常清潔。現在也比喻人品純潔,絲毫沒有沾染壞習氣。
◎天花亂墜
佛教神話傳說,梁武帝時雲光法師講經,感動了上天,天花紛紛撒了下來。現在用來比喻說話指過分誇張或不切實際。
◎五體投地
是佛教敬拜的姿勢,指雙膝、雙肘和頭額都著地。
◎善男信女
指在家修行的男女佛教信徒。從廣義說,泛指一切信奉佛教的人們。如今也用來形容信仰某種宗教或崇信某個人物、某種思想的男男女女。
◎現身說法
佛菩薩均有法身、報身和化身。化身是法身的妙用,能夠自在變現,度化眾生。化身能夠根據眾生的機緣,隨時隨地應現於世,所謂「千百億化身」。佛菩薩出於大悲心,不住於涅盤寂靜中,出生入死,方便宣教,普渡眾生,稱為「現身說法」。後來,人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行為去勸說別人,也叫做「現身說法」。
◎大徹大悟
悟指「覺悟」,是佛教名詞,表示領悟了真理。「悟」,是佛教的思想核心。佛經裡面說:「佛者名覺」。「佛」,是梵文Buddha的音譯「佛陀」之略,意譯為「覺悟者」,意思就是「徹底覺悟了人生真諦的人」。
◎一動不如一靜
意為沒有把握或無益的事,還是不做為好。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半路出家
出家,是梵文的意譯,又譯作「林居者」,是當時「沙門系統」的一種傳統,離開家庭,剃去鬚髮,到人跡罕至的山林裡面修行。這種傳統被釋迦牟尼沿襲,後來成為佛教徒最重要的修行方法。佛教認為,世俗家庭只能給人帶來煩惱,只有離開家庭淨心修行才能擺脫世俗的垢染和拖累。
佛教說的「出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幼年就離開家庭,削髮受「十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高廣大床、不著華鬘塗飾香粉、不歌舞觀聽、不蓄金銀財寶、不非時食),先在寺庵裡面做「沙彌」或「沙彌尼」,成年以後再受「具足戒」,內容全面的戒條,成為比丘、比丘尼,叫做「自幼出家」;一種是成年以後才離開家庭,削髮即受「具足戒」,叫做「半路出家」。釋迦牟尼的兒子羅睺羅,15歲時追隨父親出家,是第一個“自幼出家”的佛教沙彌。
◎平時不燒香,急來(臨時)抱佛腳
燒香禮佛是佛門的早晚常課,是平時積德修行的具體表現之一。如果平時恣意妄為,一旦到生死關頭或大難臨頭,匆忙求佛,自然難以解脫了。
◎當頭棒喝
禪門認為佛法不可思議,開口即錯,用心即乖。為了打破學人的迷執,不少禪師或用棒,或用喝,或者「棒喝交馳」,作為一種特有的施教方式,以促人領悟佛理。
◎頭頭是道
本為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後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打成一片
禪林用語。指融合一體。即去除一切之情量、計較,而將千差萬別之事物融通一片,不再有你我、彼此、主客等之差別情想。
◎一知半解
教外別傳的禪宗主張超越經驗直接的體認,謂之「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禪宗反對一味地依文解義,反對執著於瑣碎的「知解」,斥為「一知二解」。後人用「一知半解」謂所知甚少而理解膚淺。
◎單刀直入
禪林用語。提單刀而直入敵陣之意。指禪林師家指導學人,不用智謀策略,捨除一切緩衝之言語,而直接論及問題之核心,以開其心眼。
◎心心相印
心者,佛心;印者,印可、印定。即禪宗之不立文字,不依言語,直以心印心,故曰:「心印」。以此佛的心直印於眾生之心,謂之以心傳心,以心印心。意在開示迷途,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後多用以指彼此思想感情完全投合。
◎冷暖自知
又作冷熱自知。水之冷與暖,唯有飲者自知,而無法說明。以此而比喻悟之境界,亦唯有悟者自身領受而無法告知他人。
◎泥菩薩過江(河),自身難保
佛教認為菩薩能解救苦難,可是泥塑的泥菩薩在水中會被浸壞。喻指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更顧不上救別人了。又作「泥菩薩落水」。
◎佛要金裝,人靠衣裝
是一種比興手法.佛有致高無上的地位,人人尊敬他,但佛若不裝金,香火就要差得多,人沒有佛那樣的地位,若穿得破爛,自然被人看不起,所以要注重穿著打扮。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是佛教基本思想之一「因果報應」的體現。另外還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都是勸人改邪歸正的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