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我應國家圖書館之邀,擔任「全民閱讀品味與臺灣出版趨勢」論壇的主講人之一,分享《遠見雜誌》去年做的「2014閱讀大調查」與閱讀趨勢觀察。
此次書展於農曆年前舉辦,論壇時間又是一大早,原本不預期會有太多人來。沒想到現場上百個座位,完全塞滿。主辦單位說,這場講座線上報名早就額滿,還超收了人。
看著台下一張張時而睜大眼睛、時而低頭抄筆記的聽眾,我一邊報告,一邊分心想著:既然去年所有的調查數字,都告訴我們「閱讀風氣式微。」那麼,台下那一張張認真的臉孔,到底從何而來?為何而來?
主持人一詢問,才得知在座除了圖書館與出版界的專業人士,還有許多人是國高中的老師。我的講題是:「滑世代,你還讀書嗎?」原來,這些第一線教育現場工作者的眼神,對此問題最有感。
QA時間,三重高中圖書館主任吳怡慧馬上舉手,提出一個業務上的難題,「請問,學校圖書館應該進輕小說嗎?學生很喜歡看,可是家長不同意,我們真的很疑惑……」
說來慚愧,這個問號一丟出,像個迴旋標一樣,迴盪場內好幾圈,過了好幾秒大家都沒能接住。原因在於,包括我在內在場的「大人」們,大部份人連一本輕小說都沒讀過,自然無從判斷。
抱歉,這些暢銷作家我真的沒聽過!
所謂「輕小說」,乃指偏向口語書寫、 可輕鬆閱讀的小說,也有人說它是「像漫畫的文字書」,多半伴有大量插圖, 題材多元,包括青春、戀愛、奇幻、恐怖等不同類型,是近年來風靡青少年讀者的一種新閱讀類型。
這幾年,許多出版業者感嘆「書難賣」,輕小說的銷售卻是一枝獨秀。根據博客來2014的年度報告,華文小說銷售仍以青少年的輕小說為大宗。輕小說有多熱門?這次國際書展為例,輕小說作家護玄的作品1萬組書展特賣全數賣光光, 榮登書展銷售冠軍。
一位出版社總經理表示,「據說,以出版輕小說為主的蓋亞出版社一日就收了300萬現金……」這個數字使得其他出版社瞠目結舌,大家都在研究,到底這麼大的金額現場怎麼收?
青少年的世界,真的與大人不一樣。論壇中,另一位主講人博客來文化事業部部長張靜如說了三位作家的名字: 「護玄」、「川原礫」和「御我」,考考現場聽眾,有聽過這個名字的舉手?舉手者竟不到10人……。 然而,這卻是去年榮登博客來年度最暢銷的輕小說作家前三名。
大家都笑了,原來我們那麼老。我們認知的「陌生人」,卻早已是許多青少年排隊簽名的偶像。
孩子笑老師,怎麼可以「以貌取書」?
為什麼學校的老師與圖書館的職員很困擾?近年來教育部大力推動閱讀,閱讀是件好事沒人會反對。但是,到底什麼才是值得閱讀的書?那條界線卻很難定義。吳怡慧則表示,許多家長不認同「輕小說」的文類,之前曾發生其他學校購買了輕小說館藏,學生借閱回家,導致學校被家長抗議的情況。由於學校圖書館與博客來有合作,收到博客來的贈書當中有輕小說,讓她猶豫,是否該收藏這些輕小說呢?
我無法回答,因為我一本都沒看過。我不知道有多少大人與我一樣? 那麼,下禁令的家長與老師呢?在判斷孩子是否應該閱讀之前,是否已做了解?還是僅憑刻板印象做決定?
很遺憾的,刻板印象似乎還是無處不在。以我就讀國一的外甥女為例,因為學校推廣「晨讀」,她帶了一本名為《姐妹情深》的輕小說在早自習時閱讀。不過,導師經過時,僅看了該書封面是漫畫風格,就誤會是言情類的輕小說,禁止她讀。在許多讀過的同學向老師「證實」那確實是勵志故事後,老師才說OK。她笑著說,「原來,大人的社會不只是以貌取人,還會『以貌取書』。」
輕鬆易讀、想像力、互動性,青少年就愛這味!
到底,輕小說的魅力在哪?今年高三的小宇是個輕小說的熱愛者。從小就愛閱讀的她,國中開始愛上輕小說。不過,因為家中反對,認為會影響課業,讓她常把餐費偷偷去拿去買書,甚至主動向學校提案,希望把自己的輕小說捐給學校圖書館。
小宇表示,自己雖然也讀歷史、科幻小說,也曾試著讀《紅樓夢》,但這些書都仍有看艱澀不懂之處,而輕小說的魅力就在於文字淺顯,十分容易閱讀。此外,她認為現代青少年課業壓力其實很大,父母對課業要求高,而輕小說的想像力豐富,又沒有負擔,可以暫時逃離現實世界。
她最喜歡的故事是御我的《二分之一王子》,內容描述一個女孩因為常被弟弟嘲笑,就索性到線上遊戲假扮成男子的故事。不但接近青少年的生活經驗,更滿足了青少年「做另一個自己」的虛擬願望。
此外,輕小說常有高度的互動性。作者有時會把故事留一手,讓讀者在線上發揮自己的版本,許多輕小說的青少年也喜歡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自己動手寫,即所謂「同人誌書寫」,相關的網站非常多,展現了青少年的創作動能。「輕小說比較有參與感!不只看,自己也可以想像不同版本,自己寫。」小宇說。
另一位輕小說高中讀者小琳說,媽媽希望她多閱讀,卻不同意看她看輕小說。但是,他國一的弟弟,喜歡在網路上看資訊,但根本已無法讀紙本書,「這樣是不是要禁止上網?」
她認為,每個世代都有不同的閱讀類型。上一輩可以讀艱深的文字,她這一輩還可以讀紙本書、但是文字不能太艱深,到了弟弟那一輩,就直接看網路了。她疑惑地問:「我不知道你們大人對好書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不是不能閱讀輕小說,但不能「只讀」輕小說!
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周月英建議,網路時代,年輕學子接收閱讀各式資訊的管道非常多元,根本無從防堵,大人與其禁止,不如對輕小說有更多的了解。況且,輕小說類型多樣,並非盡皆糟粕,學校或家長可幫忙挑選好的輕小說作品。
例如,日本輕小說作家有川浩的《圖書館戰爭》系列,故事內容描述政府制定了侵犯人權的法律,成立特務機關進行媒體檢查,而一群熱愛書籍與自由思想的人則起而抗衡。雖然架構設定略為誇大、文字表現帶著動漫感,但其關心的主題是言論自由,仍能啟發深度思考。
此外,許多知名作家如夢枕獏、田中芳樹、三浦紫苑等也都著有輕小說,國內出版社也多有引進,都很適合推薦給年輕讀者閱讀。
吳怡慧則說,她正構思如何以新的方式面對輕小說浪潮,找到與青少年溝通的方式。例如,以前「說書」是老師講給學生聽,現在正設想是否可能請學生擔任選書人,由學生講給老師聽,讓大人與小孩的世界有多點交流。
她擔心,有時是因為大人的無知,阻止了孩子閱讀好作品的可能,扼殺了想像空間。例如,小時候她喜歡讀漫畫與倪匡小說, 大人不允許。然而,倪匡的小說可從日常生活對宇宙的探索,從小叮噹漫畫裡得到科學的啓蒙。
不過,吳怡慧表示,的確有許多輕小說內容有暴力或黑色的思想,圖書館會先做篩選。此外,既然輕小說已成趨勢,小說中的內容教師也可以適度應用,透過課程輔助討論,釐清正確的觀念。例如過去許多言情小說可能加深性別刻板印象,就可透過性別平等課程開放討論。
然而,也有資深出版業者認為,「好的輕小說作品大部份都來自日本,國內輕小說不但故事幼稚,甚至連錯字都很多,青少年心智低齡化與愈來愈差的文字程度令人憂心。」
國家圖書館 事業發展組高鵬主任以過來人經驗表示,他自己的女兒就是輕小說的重度愛好者。然而,他女兒學測的作文分數卻非常高,看來並無不益。他建議,「輕小說不是不能讀,重點在於不要偏食。」就攝取食物一樣,各種除了讀輕小說以外,還要鼓勵孩子同時也能欣賞其他類型的作品,看見閱讀更豐富的樣貌。從前,台灣社會出版量小,小孩也看大人的書,也許只是國中生,就能讀著厚厚的《未央歌》。然而,如今業出版百花齊放,分眾清楚,國中生讀著以前大人從沒讀過、「看來奇奇怪怪」,內容漸顯輕薄的「輕小說」, 大人不管再怎麼憂心,這都是不可逆的趨勢。
就如同流行歌曲,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歌,不同世代也有不同的讀物。爸媽可能唱羅大佑,小孩喜歡的是畢書盡。家長、老師如何變對此種「典範的轉移」?仍是一個開放題。或許,你可以先打開一本輕小說開始,進入青少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