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願你永遠青春,願我永遠不老》

2015032115:17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的相片。
2015/3/20陳文茜蘋果專欄

《願你永遠青春,願我永遠不老》

人過了青春,好像一台該淘汰的老車,留下來,做什麼?純粹怕死嗎?

⋯⋯

人正臨青春,一無所有,在滾滾塵埃中,連吸口空氣都得計算PM2.5,活的意義又是什麼?

一個人活著,無論老去還是年輕,不知道如何「快樂」活著、「珍惜」活著,其實都是辜負了生命的意義。和罹患淋巴癌第四期的李開復在「中天青年論壇」對談;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與反省,不是拿了全美最Top的資訊工程博士,而是獲知罹癌那一刻開始。淋巴本來遍佈全身,淋巴癌是最難根治的癌症之一。李開復感覺異狀,照攝像檢查時已經「滿腹金輪」,滿肚子的癌細胞,在正子攝影下,亮晶晶的。那一年2013年,他才剛獲美國權威雜誌頒發「百大思想人物獎」,帶著自嘲,李開復說:「還很高興跑去美國領獎。」

沒多久,2013年告訴李開復,他得到的最大獎項是:「淋巴癌,第四期」「畢生不能根絕」。那一年,他53歲;離「青春」一段距離,前幾年的他還不服老保持一顆青春的心,搞了一家「創新工廠」。

名片上Apple、Microsoft、Google前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沒有一項履歷救得了他。「癌症面前,人人平等」。那一年他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真正有了最深刻的「創新思想」;除了養病之外,他把大多數的時間留給家人。那個每天滑啊滑的手機,偶爾玩玩,徹底失寵,不像往日寸步不離。曾經一天發二十條微博,夜裡回三次Email…李開復說他曾自豪的「效率」,現在變身為亮晶晶的腫瘤在他的肚子裡。

李開復的家教使他輕易杜絕了「利益薰心」這回事,但「名」等同影響力,這是傳統中國價值教導的生命意義。李開復在論壇上誠懇的告白,「我追逐影響力,因此依此標準選擇朋友、選擇出席的場合,選擇說話的對象…」「我沒有做到扔棄對名的誘惑…」「這是癌症後,我的省思」。

論壇分好幾個段落,其中一段我們談到「青春」的定義。什麼是青春?二十到三十?十五到二十五?二十至四十?依照日本文學家三島由紀夫的定義:青春就是未得到某種東西的心理狀態,於是形成渴望,形成憧憬,形成可能性。儘管眼前埋伏廣袤的原野和恐懼,儘管還一無所有,但在幻想中,却感覺自己擁有一切,那就是青春。

所以,青春無關年齡,有關恐懼和計算;有關安逸與逃避。因此若你才二十,已沒有了幻想,你的人生其實已經沒有了青春。若你已六十,你仍在創新,仍想改變擁抱新的生活方式,你還「青春」!

這可不是我們兩個加起來超過110歲的人自我安慰的談話,我常常看到「不快樂的年輕人」,心疼也心憾。青春多麼珍貴,一去不復返。對我而言「最貧窮」的青春;莫過於怠慢。怠慢擁有人生最美的青春,怠慢可以闖盪天涯的機會。

或許此刻「青春」的你正接收了生命從開始萌生到穩健成熟這期間的種種苦惱、挣扎、失望、貧窮、焦慮、怨仇和哀傷,但你也容納了它們的歡樂、得意、勝利、收穫和頌讚。生命的過程本來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詳,由絢爛到平淡。一切情緒上的激盪終會過去,一切色彩喧嘩終會消隱。如果你愛生命,你該不怕去體嘗;甚至珍惜那激越絢爛的快感。

羅曼羅蘭有句驚人名言: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三十歲,「就死了」!因為人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的,把以前年輕時代曾經說過的,曾經做過的,曾經想過的,曾經喜歡的,一天天的重復,而且重復的方式還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荒腔走板。

在已錯過青春的人眼裡,青春是無限的可能;在困守於青春、茫然憤怒的人眼裡,青春是一種缺陷;人們初次品嚐青春滋味,並不知道只要抱持幻想,青春時期那怕貧窮的滋味也是甜的;而永遠離別青春後,對青春的渴望、遺憾、追念…那個滋味,即使坐擁財富,才是苦的。

青春是一棵樹,愛與希望是它的根,需紮紮實實地扎根入土裡,智慧與愉悅的枝葉,才能招展無論是風雨或藍色天空之下。

願你永遠青春。

願我永遠不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