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知止者智】

2015102821:34

禪、淨、密のHome 的相片。
【知止者智】

閑來讀史,一則小故事令我感觸頗深。

故事的主人公是東漢著名經學家馬融。馬融準備給《左氏春秋》作注,但他聽說已經有賈逵、鄭眾二人作注在先。於是,馬融找來閱讀。仔細讀過之後,馬融覺得自己不適合給《左氏春秋》作注,他這樣評價說:“賈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廣博,鄭眾的注本廣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廣博,就憑我個人的水準,又怎能超過他們呢?”因此,他打消了給《左氏春秋》作注的念頭,轉而去寫《三傳異同說》,隨後為《孝經》《離騷》等書作注,後來成就斐然。

⋯⋯

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無論是父母、老師,還是工作以後的領導,總是教育我們要積極進取,知難而進,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確,進取是一個人走向成功必須具備的一種精神。那麼,是否人生的一切事情,只有進才能成功呢?其實不是。止,有時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說,進,需要的是一種勇氣,那麼,止,需要的卻是一種智慧。馬融的適時放棄,不僅需要勇氣和膽識,更需要過人的智慧和遠見。

老子《道德經》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只有認識到過分的欲望追求帶來的後果並及時反思自己的行為,才能獲得長久的富足和安樂。“知止”不是教人不思進取、安於現狀,而是教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奮發有為的人生,理應進取有度,收放自如。正是因為馬融懂得“知止”,他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義的事,進而收穫屬於自己的別樣人生。

可惜,在現實生活中,不懂得“知止”者大有人在。有些人,與人產生了糾紛,本來是很有理的,可是因為得理不饒人,不懂得適可而止,反而讓人反感;有些人,很有才華,卻恃才傲物,遭人忌妒,往往無故受敵;有些人,賺了錢發了財,喜歡炫富,結果招人眼紅,引來殺身之禍;有些人,在商界打拼多年積蓄了一定實力,卻盲目擴張,妄想一口吃成個胖子,結果資金鏈斷裂,血本無歸;有些人,大權在握,卻經不起金錢美色的誘惑,貪婪而不“知止”,最終鋃鐺入獄,落得“如蛾撲火,焚身乃止”。

生命的藝術,不在於一路狂奔,而在於有走有停。功成名就固然重要,但不要捨本逐末,過度追求某些東西,而忽視了人生的其他環節。如果懂得知止,將熬夜的時間用來休息,或許年輕的生命就不會被病魔奪走;如果懂得知止,將尋求刺激的熱情多放在妻兒和家庭上,或許原本快樂的家庭就不會支離破碎;如果懂得知止,將拼命賺錢的精力多放在“常回家看看”上,或許就不會“子欲孝而親不在”;如果懂得知止,對名利問題多一些淡泊,對進退得失多一些坦然,就不會患得患失、盲目攀比、貪得無厭,以至於違法犯罪、身陷囹圄。

知止是大智。一個人只有時時、事事、處處知止而為、行止有度,才能成功、平安、快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