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要想得到心靈的快樂和寧靜,並不需要付出很多。
初識這塊定心石,是在一位法師的一篇文章裡。法師說,在他們寺院後面的山上,有一塊叫定心石的石頭,每次在他心情不暢的時候,總會走到定心石上坐一坐,坐在定心石上去“定一定”那閃爍不斷的心事。定心石是否“定住”了他閃爍不斷的心事不得而知,我卻心中暗想:連法師一塵不染的清靜脫俗之人都對它情有獨鍾,這塊石頭一定有它的魅力之所在。從此以後,我的心裡無端地多了這麼一塊石頭,沒事的時候,常常會想起它。
⋯⋯世界上是否有真能定住人心的東西,我不敢斷言,不過就我自己而言,我是持懷疑態度的。記得什麼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比大海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這樣一個不可觸摸、廣闊無比、動靜無定、莫測高深的心靈世界,豈是一個什麼小小的物件就能定下來的?更何況一塊小小的石頭。我這樣想難免有不開竅之人的頑愚之態,其實,被物質文明高度包圍的現代人,在滾滾紅塵中艱難跋涉,用這個石、那個玉、什麼金之類的東西做“定心”之物,折射出的可能只是一種強烈的心靈孤獨和心靈渴望,渴望對自己心靈的滌蕩和關懷。我想自己之所以對這樣一塊未曾謀面的石頭念念不忘,原因大概也在於此吧。
春末夏初,一個細雨濛濛、雲霧繚繞的日子,我有機會來到嚮往已久的佛教聖地九華山,和我心儀已久的這塊定心石見面。按照法師的指點,我沿著甘露寺後面的崎嶇小路往上爬,很快就尋見了這塊石頭。其實,這是一塊很不惹眼的石頭,邊沿呈不大規則的方形,緊靠路邊的懸崖.並且四周有損壞、擦磨的痕跡,只是它的表面十分平整光滑,上面刻有“定心”兩個大而醒目的字,下麵有兩個落款小字:“芝山”,這“芝山”大概就是這塊定心石的發現者吧。
我在定心石旁呆了很久,用蒼白的手指不停地觸摸上面的“定心”二字,思緒像頭頂上的雲飄浮不定。芝山是誰?他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在什麼樣的時刻刻下了這兩個簡單而又寓意深遠的字?
或許,他和我一樣是行色匆匆的人,在人生的路途上艱難攀爬,走的太久了,身心疲憊不堪,風塵僕僕地來到這兒,或許他不經意地坐在這塊石頭上,只是為了歇歇腳。當他面對這山野的清幽與靈秀,面對眼前這晨鐘暮鼓、寧靜致遠的超俗境界,他突然頓悟了,於是他在他坐過的這塊石頭上刻下“定心”二字,讓後來經過的人坐下來歇一歇,舒展一下緊閉的心……
或許,他是一個如我所敬重的法師般超凡脫俗的出家人,朝朝暮暮坐在這塊石頭上與自然、與自己的心交流,他已經悟得了生命的真諦,看著世人為各種欲望紛爭相擾,他的心很痛,於是刻下這兩個字,讓有機會坐在它上面的那些被世事困擾的人有所醒悟……
整整一個下午,我都坐在定心石上胡思亂想,我想或許我是一個過於世俗的人,所以到處尋找生活的淨土而不得,我渴望心靈的純潔、寧靜、明媚,渴望生命中最純淨最簡單的快樂,渴望智慧和善良之光永遠照耀著我,渴望永遠像孩子一樣對世界充滿天真、好奇,渴望永遠像孩子一樣對所有的人懷有信任和溫情……然而,我總是被有意無意的人或事所傷害,心裡的孤獨像影子一樣揮之不去,於是,我對自己和整個世界都很失望,甚至認為在這個世界上可能再也找不到心靈交流的物件,懷著悲觀甚至有點厭世的心情來尋找心靈的慰藉。我找到了嗎?我問自己,卻又不能回答自己。
坐在定心石上,我想到了發現這塊石頭的法師和他周圍的那些僧人。在結識法師之前,我的世俗觀念對出家人有種固執的偏見,認為出家人的生命和生活是灰暗沒有生氣的,認為他們拋棄了生命的鮮活,把自己放逐於世俗生活之外,是一種不得已的另類生活。但是偶然與法師相識,完全糾正我自以為是的偏見。作為出家人,他把生活簡單到只是為了生活,不像如我一樣的大多數人,為了生活中本該可以捨棄的浮華而終日囂囂不止,我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忘記了簡單就是美這個樸素的道理,把生活弄得複雜、喧囂而沒有秩序。他及他周圍的那些出家人,並沒有因為生活的簡單而變得心靈枯竭,在甘露寺清寂的氣氛裡,我讀過包括法師在內的一些年輕僧人的文章,在那些文章裡,我看到了生命的本真和思考的嚴肅,看到久違了的天真、誠實及對生活的心平氣和,而這些在我們的生活中正一天天被忽略;他們沒有莫測高深的學問,也沒有可以炫耀的財富、地位、聲名,但他們對所做的每件事都懷著敬意、虔誠,一絲不苟,對他們來說,不需要去尋找什麼淨土,因為他們比我明白,心中的淨土就是生活的淨土。當然,他們也許一樣有苦惱和困惑,但我想,他們的苦惱困惑大概和我的苦惱困惑有很大的不同吧,我的苦惱困惑多是關於生活的是非曲直,他們的苦惱困惑應該是更多地緣於對生命的追問。就以這塊定心石而言,它或許在這個地方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幾百年,從來沒有人注視它,卻被法師所發現,所注目,這不正印證了那位大名人說的話了: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生活中缺少的是對美的發現。
坐在定心石上任憑思緒流動,我的心一點點歸向寧靜,放眼望去,滿目青山一片翠綠,山水如畫。我突然感悟到:其實世界一直都是美麗著的,一個人要想得到心靈的快樂和寧靜,並不需要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