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最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寶典
初見本書大綱,甚感熟悉,心想這與個人多年來所推廣之整合醫學理念「真原醫」不謀而合,都強調適度運動、正確飲食、情緒管理及蓄養心氣來醫於未病,重視身心靈的和諧以期在疾病發生之前防範未然。再深入細讀,書中強調以人為本之核心價值,以全人觀點來看待「心」,中西醫聯合,甚至跨醫療、護理、營養、藥學、復健等領域,可說是最全方位的心臟健康寶典。
本書將帶領讀者們從西醫觀點認識心臟疾病與治療,從中醫觀點觀察心臟問題及治療策略,更往外推展至運動習慣、生活型態對心臟的影響,分享養心靜坐、心腦同步的觀點,透過靜坐內觀自己的一切,包括心臟、肺臟、肝臟等身體器官,覺察身體的運作、心理的變化,甚至可以覺察自己的生命能量,回歸問題本質,理解人生真相。
書中集結了眾專家的寶貴智慧,每一位都在其專業領域有相當傑出的表現,所呈現的整合性醫療概念正是長庚醫療團隊以病患為中心推動的照護模式。即使對於有極高再住院率及高死亡率的心臟衰竭病患,除了適當的藥物治療外,非藥物性的照護同樣重要。了解如何調整生活型態、如何自我照顧並據以執行,可有效防止疾病惡化並降低再住院率。整合心臟科醫師、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個案管理師、營養師與藥師,提供全面性疾病教育,落實疾病自我照顧行為,在急性期症狀穩定後,輔以運動訓練提升活動功能,成功地大幅增進心衰竭病患之生活品質。這樣的團隊照護成果也獲得極大肯定。如基隆長庚心臟衰竭中心成立至今屆八年,自民國九十九年至一○三年均獲得生策會SNQ國家品質標章,一○一年更獲得醫療策進會之單位組品質競賽金獎殊榮。
西醫談心,講求血液輸送、心搏律動等結構功能;中醫談心,講究心氣脈絡及心神意識的調和,中西醫整合帶來最先進、最完整的新世紀醫學觀,而身心靈的整體療法體現了古人智慧與現代醫學的結晶。個人非常認同書中所提「治病、治人與治心」的觀念,在真原醫的理念中,人體有如一個環環相扣的小宇宙,而要達到心氣疏通,首先要從心念轉變著手。唯有心念轉變,則心中無所罣礙且氣脈無所阻塞,我們才能真正為健康與生命負責,真正活在讚美、感恩與愛中。在感恩中,我們揚升並通往圓滿,如此一來,我們對生命只有讚美,甚至對令我們心碎的人也充滿了愛。處於不斷變化的紛亂人間,讚美、感恩與愛讓我們活在當下,讓我們能心不散亂、制心於一處。
祝福各位讀者,都能守護自己與家人朋友的心,能在塵世間體現內心的神聖與圓滿!
長庚生技、長庚大學、明志科技大學、長庚科技大學董事長 楊定一
推薦序
長庚中西醫師聯手,傳授飲食、運動的「養心」之道
隨著社會進步,生活水準提高,三十多年來,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提高到七十九歲(男性七十六歲,女性八十二歲)。然而在十大死因當中,心臟血管疾病高居第二,腦血管疾病高居第三,糖尿病高居第四,高血壓高居第八,尤有甚者這四大疾病更是心臟科門診及住院病人的大宗。
長庚醫療體系集合林口、基隆、嘉義、高雄等心臟內外科和中醫部的醫師群、營養師及藥師聯合執筆,謹就國人的日常生活起居、飲食、運動、打坐、太極養生、常見的上腹痛、下顎痛、喉嚨痛、牙周病等方面,探討與心臟病之關連,同時介紹心臟病的風險,討論猝死、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主動脈剝離、侵入性及非侵入性治療的方式、常見的外科手術、支架之置入等等問題,以專業的角度一一詳細說明,尤其還針對打坐、運動、氣功、飲食、養心等非藥物治療方面,深入加以剖析。
除了從中西醫師觀點來探討心臟病的成因及種類外,本書之目的更希望讀者深化預防重於治療的觀念,以飲食及運動來「養心」。例如,請營養師設計健康又簡單易做的中西式食譜,並規畫適合不同病症之菜單,詳細列出每日三餐應攝取的營養及熱量,讓人一目瞭然,可以每日按表遵循,做出對全家人身心有益的最佳料理!
運動尤其有助於三高及心臟病患者的保養,本書也藉由多位心臟科醫師的個人經驗,與讀者分享運動健身的好處,尤其是因壓力大產生的情緒變化及心臟損傷,希望藉由運動得到舒緩的效果,進而達到不藥而癒的境界。
本人鄭重推薦本書給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至於健康的人,本書也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必備保健書。
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 吳德朗
推薦序
你讓心臟更健康,心臟就能為你多服務
心臟,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無休,若是稍有停歇則生命無以為繼。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但心臟若不跳動就無法思考,「我」也就不復存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心臟了解多少呢?對於心臟的保養又知道多少呢?該怎麼愛護她、訓練她呢?如何呵護她,我們似乎不怎麼在意、也不知道要如何在意。就我的情況來說,我一直有規律打羽球的運動習慣,心血管疾病怎麼還會找上我?相信一定有不少人有著同樣的疑問,而本書提到的運動前暖身,以及有氧運動的重要性,將能為眾人解惑。
無止盡的工作及生活壓力,是現代人揮之不去的煩惱,心臟疾病也隨著繁忙、快速的步調,不只老年人,已有年輕化的趨勢。此外,在國人飲食西化後,心血管疾病的罹患年齡也逐年下降,一旦心臟這顆維持生命的馬達故障了,小則服藥、大則手術,甚至需要更換,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辦法。
不分古今中外,人們前仆後繼地尋求長生不老的妙方,而維持好心臟的功能才是不二法門。為了遏止心血管疾病這個頭號殺手,繼續威脅人們的健康,長庚醫療體系匯集了各院區之心臟內科中西醫師、專科護理師與營養師們的專業學識與臨床經驗,共同撰寫此書。以深入淺出的衛教文章,配合圖表與照片,詳盡的介紹心臟方面的機能、病理及治療,也從普受華人信賴的中醫學的觀點來指導大眾最佳的心臟功能保養及維護之道。在飲食及運動方面也多有著墨。一般坊間或國外的相關書籍未見有如此細膩之作,期待本書能為大眾帶來不僅是基礎,還有更進一步的心臟保健知識,成為每個家庭必備的醫療工具書及傳家寶典。
你讓心臟更健康,心臟就能為你多服務。
長庚紀念醫院醫務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腦神經外科醫師 李石增
推薦序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預防與治療心血管病的好書
每年衛生福利部都會發布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疾病名單,其中第一位常是讓人聞之色變的癌症。不過作為第二名的心臟病,加上第三名的腦血管病,以及死亡原因一半以上為心臟病的糖尿病與腎臟病,加上高血壓等廣義的心血管疾病,總數就超過癌症了,所以,說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健康最大的威脅,應不為過。它不但是死亡率高於癌症,罹病率也多於癌症,但幸運的是,它是可以預防的。
古諺有云:「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將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未病之病」指的就是預防醫學;最好教人不要得病,勝過病了之後才加以診治。「將病之病」指的就是已經有了疾病的危險因子,快要生病了。「已病之病」顧名思義就不難了解了。
心血管病的預防正好就是預防醫學的最精要所在。西方實證醫學最講究的「生活習慣的改變」指的就是防患疾病於未然,也是中醫的養身觀念。其內容包括:
˙多吃蔬菜、雜糧(五穀類加堅果),即所謂的DASH(得舒)飲食。
˙少食紅肉、多吃白肉,可以減少體內油脂的累積,包括膽固醇。
˙多運動。西方醫學主張每週三~五天,每次半小時快走,讓心跳達每分鐘一百三十次,即所謂三三三運動規則。不過東方的太極拳與氣功也不遑多讓,可以強身強心,還可以預防老人家跌倒。
˙抽菸最好戒掉,因為它是加速心血管病的罪魁禍首之一。
˙喝酒則適量而止;有資料顯示,每天喝一點對心血管病有幫忙,男性的話以二十五公克酒精(約兩百五十毫升的紅酒)為限,女性則是十二.五公克酒精。但是切記過猶不及,天天喝且量多會加速損壞心血管。
西方醫學經常強調身體或物質的保養,獨缺少了心靈的調養修行。實際上,身體的健康是指身、心、靈三方面都健康。東方的禪修、靜坐、氣功,或是太極拳運動都能幫我們達到心靈健康的境界。
長庚醫院副院長葉教授有感於心血管疾病病人日漸增加趨勢,為了民眾的健康,希望能導正心血管病的預防保養知識,特邀集了長庚醫院心臟內、兒科,以及中醫學、營養學、藥學專家們,共同編撰本書,並邀請我為其寫序。我本人以鑽研西醫為主,自感對中醫不甚了解,但讀了本書後,感受到「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道理。中西醫對心血管病的預防與治療,並非背道而馳,而是可以並駕齊驅。
例如本書所提及的中醫養生之道,包括太極拳運動、氣功等,以及養心食譜,可以幫人吃出健康,都有助於心血管病的預防;心血管病的預防要從小做起,亦即早點預防才有效果,兒童時期吃太多非健康食品、缺少運動,種下肥胖因,就會得到「老大徒傷心」的果。
另外本書除了詳細剖析心血管病防治的中西醫觀點,包括心肌梗塞、心衰竭、心律不整與大血管病變等。也請了各大醫師現身說法,提出他們自己保養心血管的心得經驗,其中頗多值得參考引用。
本書對於一般民眾想要了解心血管病的預防與治療,絕對是一本極具應用價值的書。甚至對於醫療從業人員,也是值得一讀的書,尤其中醫學的觀點,如何養心,養身、保健與認識各種心血病。故樂為之序。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前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 江福田
代序
進步的醫學不只治病,還要追求「人,如何活得更好!」
在國人的十大死因當中,心臟血管疾病一直高居第二名。心臟疾病通常是突發的、不可預期,所以即使是醫療技術發達的現在,因為心臟疾病猝死的人,仍越來越多。究竟哪裡出了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確實了解心臟疾病就會發現導致心臟疾病猝死絕非偶然。除了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之外,事前通常會出現徵兆,但是我們都不太去注意。
當我們談到心的時候,會發現不同領域的人,對於心也有不同的解讀。西醫把心臟當作一個幫浦,是負責將血液輸送到全身的一個器官;心理學提到心的時候,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主要是大腦的活動;而中醫的心,指的是心氣,心的脈絡,講求的是協調與平衡;在身心靈的領域,心指的是心靈、潛意識、能量,是現在科學無法測量的領域。但不管是哪一種心,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也是我們要好好關注的地方。
正因為心有這麼多不同的面向,所以更需要用廣泛的角度來看待「心」,而本書將帶領眾人用「全人」的觀點來看待心。所謂的全人觀點,就是透過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待你的身體、你的心理狀態、你的生命,甚至是你的人生。
雖然目前的醫學仍以實證醫學為主,也就是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說得明白一點,就是全人觀點尚未形成醫學主流。但的確有越來越多人發現到,實證醫學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而發展出「預防醫學」。透過營養、運動、生活作息、氣功、靜坐等,來減少疾病的發生,事實上這樣的發展就回到親證醫學的領域了。什麼是親證醫學呢?就是不依賴藥物,透過自己身體力行,讓自己更健康。
長庚大學董事長楊定一博士的大作《真原醫》中提到:「健康不能只靠吃藥或某種營養素來維持,病人本身必須主動積極,才能維持並促進自己的健康,包括改善生活型態、適度運動、攝取正確的營養、徹底改變心念等,才能將疾病連根拔除。」全人醫學就是奠基在這樣的理念下,以真原醫的預防概念為基礎,發展出初級預防與次級預防,也就是說真原醫是防範未然的養生策略;初級預防是症狀或危險因子出現後,所採用的治療策略;等到疾病發生後,如何預防復發,就是所謂的次級預防。以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為例,真原醫的預防在避免或延後三高的發生;初級預防則是治療已發生的三高,以預防三高造成冠心症的發生;次級預防則是已發生冠心症如心肌梗塞後,加強治療,以防範復發。
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真原醫預防是所有預防的基礎,透過真原醫預防,可以有效地避免疾病的發生,但可惜的是,多數人不懂得如何透過真原醫預防,來幫助自己更健康。事實上,真原醫預防包含很多部分,包括:營養、能量、音樂、藝術、中醫的陰陽平衡、冥想、出遊、登山、接觸自然、信仰、心靈歸屬、瑜伽、禱告、慈悲心、菩提心等。從中各位將會發現,醫學不再只是治療疾病,還要追求「人,如何活得更好!」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全人醫學、親證醫學,甚至是真原醫,本書集結了許多不同領域專家的觀點,讓讀者可以看到「心」的不同面向,當你真正了解了「心」是什麼、如何保養,並且願意親身去實踐之後,你就會發現,健康是這麼的「自然而然」,一切水到渠成,證得「無功用道」。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 葉森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