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俗是藏身,安心是適境,善默是能語,用晦是處明

2016120115:41






混俗是藏身,安心是適境,善默是能語,用晦是處明

混俗是藏身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

過於標新立異、遺世獨立的人往往受到眾人排斥,所以不顯山不露水地藏身於眾人之中可以保全自身。

“小隱在山林,大隱於市朝”,混同世俗就是安全地隱藏自身。

混同世俗不是與世俗同流合污,混俗而能脫俗,出污泥而不染。

《菜根譚》:“混俗之中能脫俗,似淡月之映輕雲。”

混同世俗中能夠超脫塵俗,好似淡淡月光映射輕薄浮雲。


安心是適境

心情安定就是適應所處的環境。

心若水,握不住。禁錮,只會加深其嚮往自由的渴望;放縱,只會增加痛苦的長度。要想適境,先要讓自己安心。

真正的安心,不是達成自己的願望,因為慾海無邊,而是淡然。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淡然的心不計得失,懂得寬容。

竹密無妨溪水過,天高不礙白雲飛。

在心安者看來,這世界雲淡風輕,逍遙自在;在心亂者看來,卻到處是山窮水盡,前路茫茫。


善默是能語

善於沉默就是能言善辯。

《易經》:“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

沉默是金,這是我們常說的一句話。

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可以理解為,說話要選擇時機,選擇對象,不該說的話不說,而一旦遇到合適的時機和合適的對象,就一定要把我們的態度表達清楚。

否則,一味地強調沉默,那麼表達的就是一種憤怒、反對或者反抗的意志。這種純粹的反對的態度,其實與我們選擇沉默的意思是不相符的。


用晦是處明

即“用晦而明”。

《周易·明夷》:“君子以蒞位,用晦而明。”

王弼這樣解釋,“藏明於內,乃得明也”,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就是彰顯、顯明。

用現在常用的話來表達就是“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不僅僅是一種自保策略,更多的是在做一種準備,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在暗地裡養精蓄銳,一旦時機成熟,就會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爆發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炸開一個實現目標的缺口。

韜光養晦的過程,也就是“用晦”,像是一個核分子裂變的過程,開始這裡黎明靜悄悄,最終一輪紅日噴薄出!

文/ 摘自:儒風大家

更多
「吉田博Hiroshi Yoshida 」
「吉田博Hiroshi Yoshida版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