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理所應當,多一點感激,為彼此的感情保溫保鮮。

2016120913:50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
~ 「少一點理所應當,多一點感激,為彼此的感情保溫保鮮。
或許,這個改變就可以從一件小事開始,從說“謝謝你“開始。」

任何關係的和諧,最重要的是什麽?信任和感恩。
舉伴侶關係為例,伴侶在一起三年,愛情的甜度剛剛好:⋯⋯
價值觀已經磨合好,新鮮感尚未缺席,信任愈發牢固。
漸漸地,不管是對方的好,還是自己的付出,
都被我們視為理所應當,
此時言語上的客氣可以說僅僅是個人口頭習慣。

又過了幾年,經歷過一些波折,一起在柴米油鹽裏打上幾年滾,
這時彼此才能由衷地體悟到「感恩」對於婚姻的重要性。
表達感謝,意味著我們真心實意的
把對方所做的一切視作愛的表現,
意味著我們對這段關係的珍視和尊重,
但很多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
別說是表達感謝,人們常常只會表達失望和不滿。

戀愛初期,在情感和情欲的強烈刺激下,
我們的身體分泌充沛的愛情荷爾蒙,
這些荷爾蒙會使人喪失部分理性,無意識地隱藏部分真實自我,
我們更多的展示著自己好的方面,也會不計回報地為對方付出。
我們會把對方的在戀愛初期的表現和這段關係的狀態,
定義為“它該有的樣子”,但這種熱戀的狀態注定無法持久。

心理學說「人們在得到渴望已久的事物後,
過不了多久就對所擁有的新事物習以為常,而不再感到滿足。」
當激情消退,感情趨於平淡,我們嘗試撿拾被暫時隱藏的自我,
對彼此的關註度自然會降低,付出也會相對減少。
如果你不明白這種戀愛的必然發展規律,
就會繼續不合理的要求關系保持“它該有的樣子”,
要求對方做那些“應該做的事”。

假設對方已經慢慢舒展自己,表露出更真實的一面,
那麽要求他仍舊跟熱戀時一樣,必定會失望,
甚至誤以為愛情已經死亡。
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在這種失望裏領悟到:
對方之前給予的一切並非「理所應當」,
並懷著感恩的心情肯定對方的付出,形成良好的反饋,
彼此獨立又相互依賴的健康關系就會重新構建起來。
我們很可能會重新在婚姻裏感到滿足。

其實不僅僅是戀愛和婚姻,任何關系都忌「理所應當」。
當我們急需用錢,需向親戚朋友借,
開口之前自己要明白:別人不願意借很正常,
沒有任何人有這個義務幫助我們。
若親戚回絕之後,你忍不住生氣了,
是因為你潛意識裏仍然覺得他理應幫助我們,
因為他是關係裡不錯的親戚,
所以自己失望和憤怒的情緒才更加難以控制。
放到工作中也是同理,
很多人覺得下屬甚至是同事配合自己的工作是理所應當的,
安排工作的時候往往就缺乏了更細致的溝通甚至是尊重。

我們總是在無意中不停地劃分「內外」,
以為這會使我們與他人的相處能更加從容。
對劃到「外」的人我們會不自覺提防,也會降低期望值;
當我們將一個人視為「自己人」,會不設防,
但也不自覺就抱有了一份特別的期待和信任。
信任自然是好事,就像那個已婚同事講的那樣,
婚姻裏信任非常重要,家庭中、工作中,
任何人際關係和小團體中,信任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有時候恰恰是因為沒有釐清信任和期望的關係,
我們內心會懷有一種假設:
“因為我相信你,所以我才有這麽高的期待”。
這使我們視對方的付出為理所應當,
當期望數次落空,甚至會質疑對方的感情。
可是從本質上來講,對他人抱有過多期望本身
就是一件更容易獲得失望的事情。
況且,理所應當總是帶著一絲自己不易察覺到的理直氣壯:
我們是夫妻,所以你該如何如何對我;

你是我的父母/子女,所以你為了我一定要如何如何;
你是我的朋友,所以在我困難的時候你應該怎樣怎樣。
這種理直氣壯會給對方帶去壓力和心理上的負疚感。
設身處地想一想,沒有人喜歡被要求必須做什麽,
還得不到應有的感謝。

「這是我應該做的」是用來表達客氣的,
如果換成「這是你應該做的」就是頤指氣使,
怎麽聽都是要吵架的語氣。

「我希望你這樣做」是用來表達意願和建議的,
如果換成「你必須這麽做」就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讓人很難接受。
婚姻是彼此的愛慕和訂立的契約,
父母子女是割不斷的血脈親情,
朋友是價值觀的彼此認同和感情上的契合。
這些關係裏的很多付出確實都出自心甘情願,
這是關係建立的初衷。

但是當我們接受了太多對方的饋贈,時間久了,
就模糊了“他願意”和“他應當”的區別。
心存「這只是你分內的事」的態度是對他人付出的不尊重。
過度利用彼此的感情和關係,很容易使對方厭煩甚至逃離。

如果你真的珍惜這段感情和這個人,
為什麽一定要給對方這麽大的壓力?
有修養的人付費享受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時,
尚且會客氣地說一聲謝謝,對待我們身邊最親密的人時,
為何不少一點理所應當,多一點感激,為彼此的感情保溫保鮮。
或許,這個改變就可以從一件小事開始,從說“謝謝你“開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