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個人活不出他天職的召喚的話,
他不可能對這份工作有愛。」
Q:
在職業生涯的過往中,不少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
職場疲憊或職業枯竭的現象,他們雖然收入可觀,
職位顯要,可總是缺乏工作動力,
喚不起自由的激情和快樂的感受,您認為背後原因是什麽?
A:
ㄧ般的教育尤其是華人的教育體系,
就是教人如何挖掘自己的能量以適應生存的壓力。
這個基本教育的精神就錯了。
若我們能拋開只著重生存的壓力,
而去追求內在召喚的創造力才是生命的本質。
如果一個人活不出他天職的召喚的話,
他不可能對這份工作有愛。
這份工作只不過是謀生的工具,
那他內在的許多潛力都不可能發揮,
而是把自己的能力降低到最動物性的生存的層面。
久而久之,這個人內在的能量就枯竭了。
就像我放棄演藝工作,
放棄拍一部片子能掙幾百萬的片酬
去掙一個字四毛錢台幣的翻譯費,
這個對比的差異太大了,
但是在做翻譯的過程中,我有愛,很快樂,
那些真理的文字充滿了感動和喜悅;
而在拍片的過程中,我拿了很高的片酬,
可是過程讓我痛苦萬分,因為我覺得我只是導演的一個工具,
完全沒有辦法表達我的人生觀,我的見解。
最後讓我覺得,我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
真的不能再做那份工作了。
我想人的生命到了個瓶頸的時候,
一定得做出個選擇,要聽從內心的召喚,
問問自己的創造力在哪裏。
人必須超越自我中心才能有愛,
你到底是愛工作中的你,還是愛你心中的這份工作?
藝術也是一樣,你究竟是愛心中的藝術還是藝術中的你?
到底是以自我中心出發還是拋棄了你的自我中心,
去追逐你真正專注的那個對象?
你本身能不能融入進去,忘我的融入進去?
從終極的角度來看,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變成愛,
只是我們太功利,如果我們把每份工作都當作走路一樣,
每一步都認真的走,即使目前你做的這份工作
不是真正內心召喚的工作,你也還是可以愛這份工作。
只是,大部分人是在滿足自我生存,
而不是說為了工作完全付出,
若可以忘掉自我的擔憂,去融入眼前的工作。
全然地投入本身就有喜悅。
胡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