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人,究竟有多迷人?

2017111618:08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大家站著、帽子和戶外
寂寞的人,究竟有多迷人?

你寂寞嗎?

關於寂寞,想起王小波寫給李銀河信中一個絕妙的比喻:

⋯⋯

“我心裡很不受用,寂寞得好像大馬路上的一棵歪脖子樹。
一想起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了微笑。”
寂寞與孤獨不同,孤獨是與天地精神獨往來,內心強大到不需要跟任何人交流;

而寂寞則是尋求人間溫暖而不可得,垂頭喪氣得就像大馬路上的歪脖子樹。

孤獨不常有,但人人都有寂寞的時光。

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張愛玲說:“我們都是寂寞慣了的人。”

就如她在《愛》中所寫:春天的夜晚,穿著月白衫子的女孩,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裡,遇到桃花樹下的年輕人。

他輕輕地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便各自走開了,彼此錯過了。今後的歲月裡,那美好的一瞬,她始終念念不忘。

寂寞,是思念一個人的滋味:“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愛而不得,則是最深的寂寞。

張愛玲,她比煙花寂寞。胡蘭成窺到了這寂寞裡有機可乘,敲開了她的門。

從未談過戀愛的張愛玲,遇到年長她14歲的情場老手胡蘭成,迅速墮入愛河。

她送給胡蘭成一張自己的相片,後面留言: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後來胡蘭成另結新歡,張愛玲責問他:“你與我結婚時,婚帖上寫'現世安穩',你不給我安穩?”

胡蘭成依舊不改風流,張愛玲傷透了心,寄了一封分手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經不喜歡我的了。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

後來,張愛玲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恍如她多年前的箴言一語成讖:

笑,全世界便與你同笑;哭,你便獨自哭。

有人會在寂寞裡惶惶不安,茫無頭緒,一心想逃出寂寞。結果,因寂寞而錯愛,因錯愛而寂寞一生。

耐住寂寞,你要相信:有時候,上天沒有給你想要的,不是因為你不配,而是你值得更好的。

耐得住寂寞,才看得見繁華

木心說:“人害怕寂寞,害怕到無恥的程度。換言之,人的某些無恥行徑是由於害怕寂寞而做出來的。”

木心一生未婚,卻透過寂寞看到了心中的繁華。

“是我在寂寞”,木心寫道。

眾聲喧嘩的亂世,木心挑了兩擔書獨上莫干山。

山上人煙稀少,景緻荒涼,他住在廢棄的房子裡,窗外一白即起,入夜數燭才眠。一個人讀書、寫文、作畫,在寂寞裡耕植心中的繁華。

木心也曾有過愛戀,“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詩中的女子緩緩而來,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面對紛紛的情慾,木心始終保持著一種審美的距離,不糾纏,不糾結,火萎了就起身離開,絕不眷戀。

他說:“ 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啊 ”,萬千寂寞如雪紛紛而下。

無論在繁華的紐約,還是在喧闐的烏鎮,木心始終獨守一隅。他的形單影只,是甘於寂寞,更是對心中繁華的執著守望。

“生活最好的樣子不正是風風火火的冷冷清清嗎?獨自清醒,享受冷清,卻風風火火,有滋有味。”

木心,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內心卻有三千繁華。

習慣於寂寞,以喜歡的事消遣寂寞,安之若素。耐得住寂寞,才看得見繁華。

寂寞,是一種清福

龍應台感慨:“ 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這是一種“念天地之悠悠”的寂寞,一個人空靈地站在天地之間,會感受到古人所說的“空山夜雨,萬籟無聲”。

此時寂寞已化作一片詩意的土壤,引發出關於存在、關於生命的思考。

梁實秋的朋友肖麗先生曾卜居在廣濟寺,夜裡,月光皎潔,天空如洗。

他獨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寶殿的石階上,翹首四望,月色是那樣的晶明,蓊鬱的樹是那樣的靜止,寺院是那樣的肅穆。

他忽然頓有所悟,悟到永恆,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一剎那的妙悟,是寂寞的最高境界。

這種境界裡,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人與宇宙合一了,萬千煩惱皆化無,只有靜謐的舒服。

所以,梁實秋說:“寂寞,是一種清福。但有一刻寂寞,就要好好地享受它。”

“ 寂寞如影,寂寞如隨,舊歡如夢,不必化解,已成共生。”

承受寂寞,超脫寂寞,享受寂寞。茫茫天地間,寂寞,是一個人的安然自樂。

文/ 物道原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