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
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孩童問:為何寺院裡佛像的耳朵都很大,嘴巴卻很小?
智者答:因為佛家人懂得,傾聽比表達更為重要。
細品確如是說。
若一個人只說不聽,自我封閉,便無法從外界獲得知識,若時刻把傾聽記在心間,傾聽他人,理解他人,才能不斷充實自己。
傾聽固然重要,很多人卻持有錯誤的傾聽方式,以至在人際交往時,不討喜歡,無人交心,甚至被指沒有修養。
傾聽是門學問,懂得傾聽的人,不僅習得了知識,也做到了尊重對方。
01
耐心傾聽別人說話
是最大的尊重
畢淑敏做過一個有趣的遊戲:
找來一個好友,讓他坐在你對面,傾聽你的心聲。
不過事先約好,朋友不用認真聽,可以東張西望,可以搔首弄姿,甚至王顧左右而言他,總之什麼都可以做,就是不必聽你說話。
隨後你挑一件撕肝裂膽的痛事來說,越動感情越好。
就這樣,開始遊戲。
不過3分鐘,你必會鳴金收兵,不願再講下去了。
因為面對一個你的疾苦無動於衷的傢伙,你會毫無興趣敞開胸懷,不但緘口,你還會感到沮喪和憤怒,認為他一點也不也尊重你,甚至想與他絕交。
相反,說刻骨銘心的往事時,他身體前傾,目光和煦,時刻屏吸關注你的眼神。
隨著你的情感衝浪而起伏,你高興,他報以微笑,你悲哀,他垂下眼簾,你久久沉默,他也緘口不語……
故事講完,你定會感到尊重與關愛,心情豁然開朗,會覺得他是知心朋友,陪你度過了艱難時光。
不同的傾聽方式,前後差別真有如此之大嗎?
毋庸置疑,有!
心聲每一次傾訴表達,都是封閉心扉的一次敞開,願意與你交談,說出心裡的秘密,都是出於依賴和信任。
如果對方跟你說一件正經事,而你表現的毫不在意,吊兒郎當,這即是對對方的不尊重,對方也會感到被輕視,甚至感到被侮辱。
一個有修養的傾聽者,懂得認真地關注他人,真誠地傾聽他人,在他人說話時,仔細揣摩,不王顧左右,給與足夠的禮貌與尊重。
在《非暴力溝通》中,傾聽他人意味著,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一心一意地體會他人。
在與人交談時,即使做不到董卿那樣,對坐輪椅的老人單膝跪地,側耳傾聽,也應放下手邊雜事,拋開腦中雜念,擺出耐心傾聽的姿態。
02
不打斷別人說話
是基本的禮儀
入職不久的阿輝,是個話癆,沒事總喜歡找人聊天,開始大家都挺喜歡他,但時間久了,漸漸不再願意同他交談。
有次聊天,聊到工作話題時,阿輝不等同事把話說完,意思表達清楚,就直接打斷了。
繼而否定同事的觀點,認為對方說的全錯,隨後侃侃而談,長篇大論的說了自己的觀點,後來同事發現,他們倆的觀點竟一模一樣。
原來,同事的話阿輝只聽一半,並沒有理解其中意思,只抓住了某句不認同的話,便耐不住性子,插話發言。
短暫的交談,打斷了好幾次,被懟的同事感到憋屈,覺得阿輝沒有禮貌,漸漸疏遠了他。
久而久之,每個人都被阿輝懟了一遍,公司也沒人再願意同他閒聊。
傾聽別人發完言是一種禮儀,理解別人觀點是交流的基礎,不中途打斷是社交的基本禮貌。
有修養的傾聽者,即使不認同對方觀點,或持有正確的觀點,也會等待對方說完了話,再提出反對。
然而很多人卻如阿輝一般:
你想要發言時,他已準備反駁;
你話說到一半,就被無禮打斷;
你還意猶未盡,他便侃侃而談;
殊不知,失敗的傾聽者才會打斷別人,無禮的傾聽者才會當即提出反對觀點。
隨意打斷別人的話,不僅是社交禮儀上的失態,也是對別人的一種不禮貌。
每個人都希望表達自己的心聲,希望擁有話語權,但打斷別人的話,卻剝奪了他人的發言權。
有修養的人,在別人說話時會保持尊重,洗耳恭聽,不會不隨意打斷別人。
03
不在語言上顯擺優越
是最好的修養
看過這麼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小國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座一模一樣的金人。
小國使者故意刁難,出了一道題目:問三座金人哪一座最有價值?
皇帝請來最好的珠寶匠,檢查質地,稱重量,看做工,可金人完全一樣,根本無法分辨。
正當眾人束手無策時,一位老臣說他有辦法。
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不緊不慢地拿出了三根稻草:
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
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掉出來。
而第三個金人,整根稻草進入了腦子裡,沒有從任何地方出來。
老臣胸有成竹的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傾聽別人的說話內容後,不應隨即從另一個耳朵出來,也不應隨意由嘴巴說出來,而是應當認真思索,仔細斟酌。
很多人在聽別人說話時,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沒有深入思考。
更有甚者,不管對方觀點如何,不分青紅皂白的反駁,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對方。
認識一個朋友,高學歷,口才好,在與人交談時,總喜歡與人作對。
不思考別人說的正確與否,他都能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用充足的論據證明對方是錯的,自己是正確的。
儘管才高八斗,但無一摯友。
沒有修養的傾聽者,為顯示自己的優越性,對方的話從不耐心傾聽,對方觀點從不仔細思忖,更不管是否與自己相悖,不假思索,一味反駁。
孔子三千弟子,習慣將孔子的至理名言書寫筆錄,而後認真研讀,刻苦研習,正因如此,才為我們留下著世經典——《論語》。
如果弟子們都像那位朋友一樣,從不思考孔子的話,甚至一味反駁,便不會有《論語》流傳百世,更無顏回,子路等儒學大家。
與人交談時,傾聽對方說話內容,仔細考量對方觀點,不盲目反駁,是交談時極有素養的表現。
▽
莫里斯說: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學會聽人家說話。
能說會道對於常人來說,固然重要,但比會表達更重要的,是學會傾聽。
懂得傾聽,能讓我們在交流時,學會尊重對方。
懂得傾聽,能讓我們在交往時,聽見他人心聲。
懂得傾聽,能讓我們在交談時,體現謙虛素養。
來源: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