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值得擁有豐盛的人生。」
見到這句話,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是肯定還是懷疑呢?對於某些人而言,這句話如同日昇月落般的定律。
但另一些人,包括我,第一時間便會浮現「可能嗎」、「我值得擁有豐盛的人生嗎?」、「我有能力嗎?」
一個念頭的浮現,背後可能牽涉了幾十年的成長經驗。或許我們可以思索一下,我們究竟是從哪裡得到了我們不夠好的印象。
我最近在閱讀李雪《看見孩子的存在,讓愛流動》,裡頭以敏感而知性的筆法,描寫了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人的一生關係。
其中,我對於「所有成功的信念,都限制你的成功」有很深刻的體悟。原來有這麼多看似「為你好」的觀念,反而是限制我們自由的枷鎖。
還記得國小六年級我要畢業了,跟媽媽提到我很傷心。我的母親很直接的跟我說:「你不要自作多情了,他們一下就會忘了你的。」
事隔多年,我回想起這句話,發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變得會懷疑人與人相處的動機,認為所有的情感都是變動不定,無法長久。
再過了很久,我才發現跟我說這番的母親,當年其實也是在跟她自己說:「你別自作多情了,他們根本不在乎你!」
畢竟母親是在動輒打罵、挑剔的成長過程長大,她所見到的世界就是那樣,所以對待下一代,便會以過來人的口吻給予勸戒。
她怕你步上她的後塵,卻限制了你的自由。生活中還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錢很難賺,你要節省一點-->賺錢必定是辛苦,不快樂的。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伴隨疼痛的成功才算成功。
生氣、難過是不好的-->否定、切斷對情緒的感受……
一點一點發現舊信念的限制,並不是要抹剎父母的養育之情。而是以一種心平氣和的態度,重新疏通卡住的關係,裡頭才有改變的契機。調整的過程向來漫長而艱辛,但結果絕對非常值得。
現在,當母親對我說:小心,社會很險惡時。
我會溫和地跟她說:媽媽謝謝妳,妳很好,我能理解妳的擔心。我也有能力會處理得很好的。
祝福你我,都擁有豐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