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別人這個事,理由越充分,拒絕地越坦然

2018052913:59

圖像裡可能有1 人
~『拒絕別人這個事,理由越充分,拒絕地越坦然。當理由自己都覺得心虛的時候,拒絕得最沒力量。可是拒絕別人,一定需要理由嗎?真誠的表達”我不願意“,不帶理由的拒絕。千金難買我願意,沒為什麼。人之所以難以直接表達“不願意”,是因為潛意識裏的這個信念:我的感受和意願都是不重要的。』

拒絕別人,是一門藝術,人活在這個世界上,
總有人會對你有需求,或委婉,或可憐,或強硬,
總有人無數次嘗試突破你的界限,讓你感覺到不舒服,
不過提不提要求這是他們的事,而能不能拒絕則是你的事了。

當你對別人的要求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
最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就是拒絕別人。

拒絕別人,有幾種境界:
1.不拒絕。
2.代價太大而拒絕。
3.找個借口去拒絕。
4.不帶理由的拒絕。

拒絕的最低也是最高境界就是不拒絕。
不舒服的時候還忍著,委屈自己,
通過強迫委屈自己來成全別人,
我想你已經見過很多人很擅長了。

總有人覺得自己拒絕困難,
實際上這個世界上不存在拒絕困難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非常擅長拒絕。

比方說:捐給慈善機構100萬吧,“沒有”,
就是你拒絕他們的理由,因為你帳戶裡真的沒有。

然而,若媽媽要求你給她每周至少打一個電話,
雖然你很煩不想做,但你就難以拒絕。
你不是不能拒絕,而是你潛意識裏寫著一個限制你的信念:
我能力範圍內的,做了也沒什麼大的損失,就不能拒絕。
但面對媽媽逼婚要你嫁給一個有錢但年紀很大的人,
你拒絕起來就容易很多了。

比如說,老板讓你加班,如果你下班後有追劇、
約會、陪貓、健身等安排,你通常難以拒絕老板。
如果你下班的時候突然腳斷了了要去醫院,
你就會果斷拒絕加班。

區別就是:前者你的拒絕原因不是很重要,
委屈自己也沒什麼大的代價,後者的理由則非常客觀,
不拒絕的話你損失慘重。

你是不會拒絕嗎?你之所以難以拒絕,
是因為你有能力滿足他人,
當你知道自己滿足別人代價損失太大的時候,
你會比誰都懂得拒絕。

當你意識到自己能力有限的時候,你的拒絕就是真誠的,
甚至毫無內疚。對方再堅持要求,你連憤怒都能發展出來。


2 找個藉口去拒絕

當你客觀上有能力滿足對方,
並且代價完全在你能承受的範圍內的時候,
你的拒絕困難就會升級了,你的感受告訴你不想滿足他,
可是你的理性又無法說出口,這時候你就會找個藉口,
拒絕對方,藉口的意思,不一定是說謊。
而是你知道,那個不是真正的原因。

比如說對方約你吃飯,其實你不想,但你說不出口,
你就會藉口說今沒空,明天沒空,下周沒空,找一大堆理由,
唯獨不能直接說:因為我對你沒興趣。

健身教練叫你去上課,不想去,藉口腳痛了,
教練說那可以練上肢,藉口會員卡丟了,
你把這輩子能撒的謊都說都教練說了,
唯獨不能真誠說出:我就是不想去。

面對別人的需求,困難的不是拒絕,
而是要艱難地搜索大腦,編造理由。
這時候人的潛意識裏,有另外一個限制信念:

我拒絕你,就要有合適的理由。
我沒有合適的理由,就不能拒絕。
所以當你難以拒絕的時候,
其實是因為你自己理虧而心虛,
覺得不應該拒絕別人。

找理由拒絕別人是有局限的,傷筋腦不說,
只要是藉口,就有被別人識破的可能,
出招,就會被拆招,直到你所有藉口都站不住腳,
當你再也無法拒絕,你就又從了,
因為你並不是客觀上無法滿足,而是主觀上不想滿足。

找『理由』拒絕別人是有好處的,
最大的好處是回避了“我在拒絕你”的感覺。
我不做,不是因為我不想,而是現實不允許。

不是我拒絕你,是理由在拒絕你。
這樣我不僅不用滿足你,還讓你體諒我,
我是有理由的,所以你要理解我,不要怪我。
這時候你給對方傳遞的信息就是:
我其實是很想滿足你的,但我是不得已的。

3 不帶理由的拒絕

拒絕別人這個事,理由越充分,拒絕地越坦然。
當理由是客觀限制的時候,拒絕得最坦然。
當理由自己都覺得心虛的時候,拒絕得最沒力量。
可是拒絕,一定需要理由嗎?

很多事情,你發現找不到合適的理由拒絕,
甚至覺得不該拒絕,但你就是不願意,不想做。
那怎麼辦呢?

好朋友找你幫忙、熟人賣你東西也是這樣的。
你自身覺得不應該拒絕,卻也無法找到能站得住腳的理由拒絕。
好像找不到理由拒絕,自己就是無情無義了。
所以就會一次次妥協,並安慰自己不是什麼大事,
做人就應該這樣。

再比如你答應過人家,然後又反悔了,你就是不想做了,
但是又找不到反悔的理由。好像找不到理由拒絕,
自己就是個言而無信的人了。所以就不得不去做了。

其實拒絕,並不需要理由。你完全可以直說:我不想做,
我不喜歡,我不願意,我反悔了。如果非要理由,
理由就是:我不願意,沒為什麼。

拒絕的第四重境界,就是真誠的表達我不願意。

不帶理由的拒絕,其實就是把拒絕的主體換成了“我”,
而非“藉口”了。這時候因為沒有理由,
所以就無法被識破了,千金難買我願意,沒為什麼。

人之所以難以直接表達“不願意”,是因為潛意識裏的這個信念:
我的感受和意願都是不重要的。

這種拒絕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幾乎斷送了對方理解你的可能,
並因此而感覺到自尊心受傷。過於善良的人就會內疚,
好像自己這樣就是個冷漠無情、不近人情、不守信用、
自我中心的壞人了,好像這樣會傷害到對方,
自己是個施害者一樣。

會內疚的人,是因為潛意識裏有一個限制的信念:
拒絕會傷害別人,而我不能給別人帶來傷害。
可是,為什麼不能傷害呢?你是聖人嗎?
我拒絕,你就會受傷的話。那我要為你的感受負責嗎?
你對我有需求,那你就要承擔被拒絕的可能,
你要為你的需求負責,而不是我為它負責。

我的任務,是先照顧好自己,
在我不願意的時候,就要告訴你。
這時候需要破除的潛意識裏更深的限制信念就是:
別人對我有需求,我就要對他的需求負責。

以上拒絕的境界,沒有高低。真正要練習的是靈活。

有些情境,就是不適合拒絕,所以你就是要委屈ㄧ下自己,
犧牲ㄧ下自己,滿足別人,因為禮尚往來,也許他也曾如此成全你。

有些情境,你無法滿足別人,你就是可以真誠表達自己的困境,
告知對方自己真實的意願。雖無法滿足對方,但真心猶在。
有些情境,你就是要找個藉口委婉拒絕人家,
好保全雙方的面子,不至於尷尬,好讓關係猶在。

有些情境,你就是可以任性做自己,簡單說出我不願意,
當你準備好了要面對這段關係的衝突,並且承受對方的受傷。

有些情境,是需要用一點方法,消耗一點智商和情商,
讓拒絕變得過癮且美麗。

對於不同的人,拒絕的方式就是不一樣,
這個是靈活。你需要學習的,
就是更加靈活使用這些方式。

我稱之為“境界”,是因為隨著人的心智成熟度增加,
對於更後面一種拒絕方式的靈活度就會更高。
而讓你拒絕能力更加提升和靈活的方式,
就是看到並破除你潛意識裏這些限制性的信念。

文字:叢非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