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得糊塗是一種處世境界

2020062809:54

@ 難得糊塗是一種處世境界
文/心柔
與人交往,最重要的是學會“糊塗”。生活中如果你要特立獨行、與眾不同,那就會有很多人對你看不慣,甚至群起而攻之。因此,做人就是要糊塗一些,得讓人處且讓人,事事留有餘地。這樣在生活中才能夠不結仇,不結怨,不吃虧。事事爭先,每次走路都要在別人的前頭,這樣不好,除非你具備明哲保身的智慧,否則隨時都有危險。
人生就是這樣,無論你有怎樣出眾的才智,都一定要謹記: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該糊塗時還是假裝糊塗比較好。糊塗是另類的聰明,是歲月在一個人身上沉澱下來的智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果總是認為自己有多麼了不起,輕視他人的人也會被他人輕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是寬容、共勉。如果想廣交益友,自己就要首先成為別人眼中的益友。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悉心傾聽,將心比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真心幫助他人而不求回報,對朋友的不足能誠懇地提出批評意見,對不同的觀點能直陳己見,既不當面奉承別人,也不在背後詆毀別人。古有明訓:人無完人。看人要看他的優點,才能和他長久地交往下去。如果只盯著他的缺點看,即使一匹千里馬也會被你當成跛腳驢子。

在我們所生存的社會裡,到處都充滿著拼搏和競爭,任何時候你都有可能遭遇強敵,他們是你前進中的障礙,甚至會將你徹底擊敗。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手的力量會讓一個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創造出驚人的成績,尤其是當對手強大到足以威脅你的前途的時候。面對勁敵,心中要萌發一定要戰胜對手的信念。信念越強、越堅定,能量越大,行動力越強。沒有對手的人生索然無味,沒有攔路虎的坦途令人喪失鬥志。所以,我們不但不應該憎恨對手與壓力,反倒要感謝對手與壓力,因為正是對手與壓力才使我們變得堅強,變得聰明,變得更多適應能力。
在這世上,總是相識容易相處難,與人相處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古人云,和老朋友交往,越是相處得久就越是“相敬如賓”。真正的情誼是心靈的默契和情感的昇華。聰明的人會把情感放在和理性等距離的位置上,在交往中和對方保持合適的距離。有些人與他關係密切或過於親密,他就會不尊敬你,對你很不禮貌,或者說“給點陽光就燦爛”;如對他疏遠了,他又會怨恨你,處處與你為敵,甚至除之而後快。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離的智慧。距離對情感而言,不是空間上的遠近,而是交往的層次和質量。那是一種看似糊塗,卻非真糊塗的大智。擁有此智慧的人,必定懂得進退適宜,張弛有度。對不可靠近之人保持距離,對有恩於自己之人則銘記於心。

俗話說:“淡看世事去如煙,銘記恩情存如血。”回首從前,我們往往感慨多於感激,抱怨多於報恩。如果不小心和人結了怨仇,應求別人諒解,或早忘掉仇恨,抱怨的時候要短,報恩的時間一定要長。所謂大恩不言謝,語言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唯有用自己的忠心、真心、誠心來回報他們的知遇之恩。
常言道: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人有恩於我,不可忘;人有怨於我,不可不忘。古人告誡我們要以最真的誠意牢記善行和義舉,以最大的寬容和忍耐忘卻仇恨。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更是一種可貴的待人之道。
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人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難免有一些誤會、摩擦。如果我們不能忘記他人的過失,一直心存怨恨,不但對身體無益,影響健康,而且自己始終活在怨恨的陰影裡。冤家宜解不宜結,要有忘怨的度量,有放下的智慧,還要有感恩的胸懷。
蜜蜂從花叢中採完蜜,還知道嗡嗡唱著道謝;樹葉被清風吹著,還知道颯颯響著致意。就算恩人施恩不圖回報,我們也要將這份情感時常掛念於心中,不能像寫在沙塵中的文字一樣,大風吹過便消失得無影無踪。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在待人態度的問題上,“禮尚往來”仍為一條重要準則。你對他微笑,他也對你微笑;你對他恭敬,他也對你恭敬;你對他惡語相譏,他也會對你冷嘲熱諷……
生活中我們會接觸不同的人,怎樣的態度往往決定了你日後的成敗乃至前途。反之,無禮的態度會讓你失去一切。所以無論你交往的對像是誰,都要以一顆誠摯、火熱的心來友善地對待他。和藹的態度會讓你產生吸引力,使人喜愛你,敬慕你,願意接近你。
人這一生,與人交往,關係著人脈;智慧相處,關係著人緣。真正的大智,掌控於一個人內心的遠近法則,有時候,難得糊塗,反而更容易在相處關係中游刃有餘,融洽和諧。所謂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而一生之人脈,皆成就於大智若愚,而非鋒芒畢露也。
我不是真傻,但我可以適當裝傻。大智若愚,難得糊塗。深淺有度,恰如其分,便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