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商場上的道德智慧(上)

2014021221:59






商場上的道德智慧(上)

「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有道德智慧嗎?

我十歲時買了一件小玩意,竟然是個爛東西。⋯⋯

「貨物出門,概不退換!」我給母親看那個爛玩具時,
她這樣告訴我。
那是我花了得之不易的零用錢買的。

「那是什麼意思?」我問。

她說:「當有人想要賣給你某樣東西時,
你可不能相信他們所說的一切。」
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因為聽信不實廣告而白白浪費錢的人。

類似的案例多不勝數。
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東西前先做審慎評估是有道理的,
即使只是買個便宜的微波爐或者吃頓晚餐。
至於「貨物出門,概不退換」,
正是個不良的經商理念,因為缺乏道德智慧。

利潤重於顧客?

傳統上,企業與顧客的關係和醫病之間或律師、
委託人之間的關係是不同的。
不同之處在於,
大家認為顧客有財力去評估企業對其產品與服務的說詞。
因此舉證的責任便落在消費者的身上。
即使早在網路出現大量評論之前,
理論上,買方也有能力決定吸塵器、
家具或立體音響是否完全符合賣方所宣稱的樣子。

在醫療保健與法律方面,
這種偵查工作以前是公認不可能做到的
(在某個程度上,目前仍然做不到)。

患者如何能合理地判斷,
醫生建議的抗生素或抗抑鬱藥是否安全有效?
當你需要了解一份複雜的合約時,
如果你不曾在相關法律方面受過專門訓練,
如何能期望自己確實了解合約?
我們信任醫療保健提供者、
律師和其他專業人士不僅具備我們沒有的專業知識技能,
也關注我們的最大利益,而非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
只要能尊重這樣的信任,
那麼專門行業比商業受到較少的管制,自然有其道理。
畢竟,經商的主要目的是賺取利潤,而不是施惠大眾,對吧?

這個問題的前提假設是,
賺錢與助人這兩者之間本來就有衝突。
而即便不是企管碩士的人也能了解,
「大蕭條」歸究於一個錯誤的信念:
「繁榮」不僅僅是把利潤置於顧客之上,
而且是必須那樣做。
例如,提供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者並不在意那些貸款無法清償。
他們只知道,如果將那些貸款包裝並在收盤後賣到華爾街,
就能賺到龐大利潤,而後來發生的正是這樣的事。
他們的短期獲利造成了大眾的長期虧損,
並導致涉及這場騙局的企業都損傷慘重。
賺錢卻不考慮錢是怎麼賺到的,
結果就是不道德、對企業也不利。

本文摘錄自:《道德課:解決工作與生活難題的五種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