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丨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

2016071711:04

「德國畫家Ernst Grillhiesl水彩作品」
米蘭·昆德拉丨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

米蘭·昆德拉是一個善於議論與思考的作家,他把自己對人生的哲學融入到自己的小說裡,從而將哲理小說提高到了夢幻抒情和感情濃烈的一個新水平。以下摘抄一些米蘭·昆德拉的經典語錄,每一句都傾入心脾,值得好好品味。

生活,生命,世間,世界,我們生存在一切的夾縫中間,在夾縫中體會著一切。我們看看左邊,再看看右邊,不知道是這對立的兩面先將我們擠壓在了這條狹小的罅隙內,還是我們先站定在原地,將混沌一團的萬物劈裂開來,分割成為白和黑,善和惡,美和醜——輕,和重。⋯⋯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10
從現在起,我開始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我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裡。我心中已經聽到來自遠方的呼喚,再不需要回過頭去關心身後的種種是非與議論。我已無暇顧及過去,我要向前走。

2/10
我們常常痛感生活的艱辛與沈重,無數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平凡”一時間成了人們最真切的渴望。但是,我們卻在不經意間遺漏了另外一種恐懼——沒有期待、無需付出的平靜,其實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與精神。

3/10
只有當一個人上了年紀,他才可能對身邊的人,對公眾,對未來無所顧忌。他只和即將來臨的死神朝夕相伴,而死神既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他用不著討好死神;他可以說他喜歡說的東西,做他喜歡做的事。

4/10
人類一思索,上帝就發笑,因為人們愈思索,真理離他越遠。因為人們從來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樣。思考從來就不是阻礙自己進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找出自身的弱點並實踐改進,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裝接受,這才是上帝發笑的原因,因為這種思考,叫做自己騙自己。

5/10
人永遠都無法知道自己該要什麼,因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來生加以修正。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檢驗哪種抉擇是好的,因為不存在任何比較。一切都是馬上經歷,僅此一次,不能準備。

6/10
我們惟一的自由是在苦澀與快樂之間選擇,既然我們的命運就是一切的毫無意義,那就不能作為一種污點帶著它,而是要善於因之而快樂。

7/10
生活,就是一種永恆沉重的努力,努力使自己在自我之中,努力不至迷失方向,努力在原位中堅定存在。

8/10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都有無數次的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釘於十字架,被釘死在永恆上。這個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無法承受的責任重荷,沉沉壓著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這就是尼采說永劫回歸觀是最沉重的負擔的原因吧。

9/10
沒有一點兒瘋狂,生活就不值得過。聽憑內心的呼聲的引導吧,為什麼要把我們的每一個行動像一塊餅似的在理智的煎鍋上翻來覆去地煎呢?

10/10
遇見是兩個人的事,離開卻是一個人的決定,遇見是一個開始,離開卻是為了遇見下一個離開。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米蘭·昆德拉,捷克小說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讀大學。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獎,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人。主要作品有《小說的藝術》、《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等。

米蘭·昆德拉小說中的主題探索
文丨德維

愛、死、喜、悲,這些常見的主題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情況下和各類媒體中都能找到。米蘭·昆德拉通過在他筆下人物和讀者之間架構起一種深層的精神聯繫,對上述每一種主題都進行了極為深刻的探索。

昆德拉常常將自己置身於小說之中,與自己的創作進行互動;同樣地,他也邀請我們這些讀者參與其中,請讀者與他筆下的人物建立起聯繫。貫穿昆德拉小說始終的是他大聲疾呼的一個重要主題:人生不過是去往何方與來自何處的事情。在他的幾部小說中,昆德拉從幾個不同方向對這一主題進行了展開闡釋;通過昆德拉以哲學為導向的方法,這些闡釋過程觸及到了人類生活的觀念問題。

他之所以能在每部小說中對主題和人物進行如此深刻的描寫,之所以能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如此淵博的知識,原因就在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最能體現出他對筆下人物有著親身體驗的例子就在他的小說《無知》中。昆德拉跟小說中的兩位流亡者伊雷娜和約瑟夫一樣離開了自己的故鄉捷克共和國,而且和伊雷娜一樣,他也移居到了法國並居住了30年左右。他的個人經歷融入到了他的小說以及他與書中人物的深層聯繫之中,這有助於讓他小說中的情境在讀者眼中變得更加真實可信。

作為一名深受他人影響的作家,昆德拉還從他個人生活之外的地方汲取靈感;他圍繞著奧地利作家羅伯特·穆齊爾和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思想創作了一些作品。穆齊爾最著名的小說《沒有個性的人》與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有相似之處。《沒有個性的人》審視了社會道德和智力的下降,並觀察了眾多人物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尼采著重討論了永恆輪迴和“最沉重負擔”的理論,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重要主旨。這種來源於外部的影響與自己生活的影響結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大了昆德拉作品主題的深度。

http://chuansong.me/n/388604251283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