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中看人品】

2016110119:27

圖像裡可能有海洋、天空、戶外、水、大自然和一或多人
【細節中看人品】

日本學者有島武郎說過,釋迦、基督和蘇格拉底這三位聖人,生前都沒有著書立說,他們留給後世的所謂說教,似乎不過對自己鄰近所發生的事件呀,或者與人的質問等,說些隨時隨地的意見罷了,並不系統地演講過哲學大道理,日常茶飯和談話,即是他們給後人留下的大說教。這個現象十分使人反省。

孔子好像也大體如此。這些聖人留下來的傳世經典,都是其弟子們記錄整理他們的語錄。人類的偉大精神,中外的哲學精髓,似乎並不單是那些一大厚本、一大厚本的理論,更深刻的哲學思維大多蘊涵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

⋯⋯

並非遠古如此,近代也有類似的偉人。本傑明·佛蘭克林,是美國人驕傲不已的名字,他不僅是著名的政治領袖、外交家、科學家、發明家、企業家、記者、作家……還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締造者之一,美國獨立運動的先驅、《獨立宣言》的起草人。他給自己制定了十三條戒律嚴格的“道德格言”,竟然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幾乎都是吃喝穿戴、待人接物等“生活瑣事”。如“節制。食不過飽,飲不貪杯”,如“緘默。說話必須對人對己有益,避免無謂的閒聊”,如“秩序。什麼東西放在什麼地方,什麼時間應當做什麼事情”,如“儉樸。花錢必須于人于己有益,切忌浪費”,如“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力求乾淨”??一共十三條,他自定的戒律,也是他的美德修養。

讀了佛蘭克林的十三條終生戒律,我真正感覺到這位偉人“偉大得平凡”,平凡得也與眾不同,平凡到每個生活細節之中,每個細節又凸顯出他的認真態度。佛蘭克林的戒律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偉大,一點也不可逃避平凡生活的約束。偉大是從愛人、愛己、愛生活開始的,單純的豪言壯語代替不了日常的平凡生活。這一點,佛蘭克林與愛因斯坦是一致的。愛因斯坦說:“雄心壯志和單純的責任感不會產生任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的偉大不僅僅表現在他的特殊行動上,尤其表現在他的日常行為中。凡出類拔萃人物大體如此。

佛蘭克林那些“節制”、“緘默”、“秩序”、“儉樸”、“健康”等等戒律,並非無足輕重的小事,只有堅守這些普通道德的人,才可能有根植扎實的品行,用點點滴滴的行為構築做人的基礎;日積月累,昇華成一種境界;以小見大,折射出一個人的本性和本質,表現出積極的人生態度,從而造就時代偉人。一個人的德性往往不彰顯在大事業大成功中,它喜歡隱藏在生活的細節裡;它也往往不一定讓人們經受極大的痛苦才能獲得,它與你內心的良知同在。法國啟蒙思想家、教育學家、文學家盧梭說:“德性啊!你是純樸的靈魂的崇高科學,難道非要那麼多的痛苦與工夫才能認識你嗎?你的原則不是銘刻在每個人的心裡嗎?為了認識你的法則,只要返求自我,並且在感情寧靜的時候諦聽自己良知的聲音不就夠了嗎?這就是真正的哲學,讓我們學會安心於此吧。”

做人切不可忽略細節,如果說一個人的大事業大成功是他的框架和骨骼的話,那麼若干“細節”就是他的血肉,是來自生活母體的活性細胞。一個人往往因為好多優秀的“細節”,終於築就了良好的人品與德性。誰如果能從佛蘭克林遵循十三條戒律的細節與過程中,用心思考,靜靜地品評,即使表面看來多是平凡無奇的舉止,也會從中得到深刻的修養。許多人的德性敗壞是從不拘小節開始的。德性就像一架時鐘的發條,為了一個輝煌的目標,一分一秒不能鬆勁,不放棄使命,不放棄責任,不放棄尊嚴??這些原則都不在豪言壯語之中,而是在生命和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古人說:“勿以善小而不為。”人品與德性的大廈不可能“拔地而起”,只能在一個個的生活“細節”中長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