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2020010208:44

圖像裡可能有樹和戶外
@《莊子》講了7個動物段子,代表你身邊的7種人

莊子筆下的動物形形色色,精神各異,正是我們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

聞一多曾說:“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

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從天道到人世,從文學到哲學,都有莊子的影子。

莊子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教育人的方式也很獨特。

他不喜歡枯燥的說教,而喜歡講段子,不僅講有關人的段子,更喜歡講有關動物的段子。

正如鮑鵬山所說,莊子的筆下,更像是一個動物的世界。

他所關注的這些動物,偏偏人模人樣,人五人六,甚至比很多王公大臣更像人。

莊子構建起了一個妙趣橫生的“動物世界”,每一類動物,都代表著一種人生態度。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01

鯤鵬,有志者。

鯤鵬,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出現的神獸,是奇大無比的兩種生物。鯤是一種大魚,生活在北方的大海裡,可化為鵬鳥。鵬是一種大鳥,雙翼如同遮天蔽日的雲霧,由鯤魚變化而後遷往南方。

古書對鯤和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於《列子-湯問》:終北之北有溟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其長稱焉,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翼若垂天之雲,其體稱焉。

《莊子·逍遙遊》發揚了列子仙話,增加了鯤化為鵬的說法:“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唐代詩人高適有詩道:“寄言燕雀莫相唣,自有云霄萬里高。”

芸芸眾生,心中志向不同,眼界和格局自然有別。

在《莊子·逍遙遊》中,講了一個大鵬與學鳩的故事。

大鵬身負垂天之翼、心懷青雲之志,它一心想要飛往南方的天池。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大鵬付出了很多努力。

當這件事傳到學鳩與蜩的耳中後,它們不由得笑了起來。

學鳩與蜩嘲笑大鵬說:“我們可飛不了那麼高,最多也就能飛到樹梢上。但即使飛不上去,那就落下來唄,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何必費勁去往遠方呢?”

古語有言,有志者,事竟成。

志,乃行路之方向,航行之明燈。

大鵬之所以不同於學鳩,不在於體型巨大,而是在於它有著翱翔於天的遠志。

人生在世,要做個有志者,更要做個遠志者。

我們要擁有強大的內心和廣闊的胸懷,不可拘泥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唯有志在海角天涯,方能活得波瀾壯闊。

...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02

烏龜,淡泊者。

諸葛亮先生54歲時在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裡寫下這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說得就是,一個人如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老子》也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人生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

《清代皇帝秘史》裡曾記述這樣一則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

“你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

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隻船:一隻為名,一隻為利。”

一語道破天機。

人生在世許多人被名利二字牽絆住,從此便陷入慾望之都無可自拔。

有一天,莊子正在河邊垂釣,楚王忽然派兩位大臣來請他出山,並許諾給他高位重金。

莊子得知兩人的來意後,淡淡說道:

“我聽聞楚國有一隻神龜,已經死了有三千年,楚王用最高的規格將它珍藏在宗廟之中,可謂榮耀至極了。那麼我問你們,這只龜是寧願死去留下屍骨讓人們珍藏供奉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裡搖尾巴呢?”

兩個大臣想了一會兒,回答道:“當然是活在爛泥裡搖尾巴了。”

莊子這才笑了,他慢悠悠地收起魚竿,說道:“那就請回吧,我也只想在爛泥裡打滾罷了。”

他拒絕到楚國做高官,寧可像一隻烏龜拖著尾巴在泥漿中活著,也不願讓高官厚祿束縛了自己,讓凡俗政務讓自己身心疲憊,表現了他鄙棄富貴權勢,不為官所累,堅持不受束縛,逍遙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質,表現了他對人格獨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淡泊者,不為浮雲遮望眼,但求心性簡而堅。

就如薛宣在《讀書錄》中所說:“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無論外界繁華似錦,我自堅守本心與初心。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樹、戶外和大自然

03

鼴鼠,知足者。

管仲在《管子戒》中有言:“高飛之鳥,亡於貪食;深潭之魚,死於香餌。”

老子也說過:“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言雖有別,意卻相同,他們都是在告誡世人:常懷知足之心,切莫貪得無厭。

在《莊子》一書中,曾不止一次提到過上古隱士“許由”的事蹟,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堯讓天下於許由”的故事了。

在五帝時期,堯帝坐擁天下後,想把這天下讓給許由來治理。

在許由眼前,放著這唾手可得的天下,只要他點一點頭,便能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與享譽四方的名聲。

但他卻拒絕了。

他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既然已經擁有了這山清水秀,又何必貪求那功名利祿。

正如許由提到的“鼴鼠”一樣,喝夠了水,那便滿足了。

有這樣一句話:人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閒著也苦,忙著也苦。

只要活著,又有哪個人不苦呢?

有時候,痛苦和不幸的根源,往往就在於我們的不知足。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證明,降低期望值是提高幸福感的最好途徑。

如果我們對任何事物都期望過高,吃著碗裡、看著鍋裡,就無法擁有從容安然的生活,到頭來也會一無所獲。

在著名作家路遙的小說《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因教師一職被人替代,而回到農村,與同村的劉巧珍展開了一段炙熱的戀情。

巧珍是個不錯的女子,她善良熱情、勤勞勇敢,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巧珍沒讀過書,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女子。

高加林向來以文化人自居,因此他心裡對巧珍的“沒文化”總有些不滿意。

後來高加林托關係去城里工作,與廣播站的黃亞萍相談甚歡。思想先進的黃亞萍,不像巧珍那般沒文化;也不像巧珍,只知道給自己講莊稼的事情。

於是,高加林愈加覺得巧珍不適合自己,最終主動放棄了這段感情。

當高加林因“走後門”被揭發後,他不得不再次回到農村。

此時的巧珍已經嫁做人婦,面對著巧珍,高加林終於看到了她的善良真誠,但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不知足”蒙蔽了高加林的雙眼,讓他無法看到巧珍身上的好,最後失去了一段真摯的感情。

北宋詩人林逋在《省心錄》裡寫到: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在生活裡,處處都充滿著缺陷和遺憾,一不小心,便會失去幸福。

只有懂得知足,及時看清平凡的人生底色,我們才能擁有長長久久的幸福。

我們立身處世,當學這“鼴鼠”,不貪多,不縱慾。

需知,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懂得知足而止,其實就是在救你自己。

...圖像裡可能有樹和戶外

04

鵷鶵,高潔者。

惠施在梁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

有的人對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

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中搜捕(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 鵷雛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得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雛鳥,發出' ' 的怒斥聲。

而你是以為我想要你梁國宰相的官位所以來恐嚇我嗎?”

吳嘉紀在《寄鄧孝威》中嘆道:矯矯泥滓中,何用嗟淪落。

為人高潔者,無懼現實的污穢泥濘,無悔丟棄的浮華虛名。

正所謂,“眾木盡搖落,始見竹色真。”

高潔的品性,能夠撥開虛妄的浮雲,重現一顆純粹的本心。

...

圖像裡可能有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05

木雞,低調者。

莊子曾講過一個關於“鬥雞”的故事。

紀渻子為周宣王馴養鬥雞。

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哩。”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還是那麼顧看迅疾,意氣強盛。”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即使打鳴,它已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它的德行真可說是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最厲害的鬥雞,不是最神氣的,也不是最具靈性的,而是最低調的。

紀子訓雞的技巧,就是磨掉鬥雞的傲氣與棱角,讓它以低調的姿態取得勝利。

古語有言:“洪鐘無聲,滿瓶不響。”

鬥雞如此,做人亦如此。

真正的世外高人,平日裡,沒有顯著山不露水,但它總是在關鍵時刻驚訝,表現出他非凡的能力的人。這就像我們生活當中的一些人,看似低調,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但總是讓我們感到驚訝。

越是有著真功夫,越要藏拙於外,內秀於心。

低調不是消極被動,更不是忍受屈辱,而是拋棄外在的花哨,將全部的心神傾注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

鋒芒太盛,只會徒添麻煩,神秀內蘊,才能大展經綸。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天空、戶外和大自然

06

螳螂,忘形者。

春秋時期,吳國國王壽夢準備攻打荊地(楚國),遭到大臣的反對。吳王很惱火,在召見群臣的會上警告:“膽敢勸告出兵的人,我將他處死!”

這時,有一個少年,知道自己地位低下,勸告必定沒有效果,只會被處死。

每天早晨,他拿著彈弓、彈丸在王宮後花園轉來轉去,用露水濕透他的衣,這樣許多天。

吳王很奇怪,問道:“這是為何?”少年道:“園中的大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面放聲鳴叫,一面吸飲露水,卻不知已有一隻螳螂在它的後面;螳螂想捕蟬,但不知旁邊又來了黃雀;而當黃雀正準備啄螳螂時,它又怎知我的彈丸已對準它呢?它們三個都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後邊的災禍。”

吳王一聽很受啟發,隨後取消了這次軍事行動。

諸葛亮在《將誡》中說道:“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人生總有得意時,少年遊,一日看盡長安花,意氣風發,有何不可?

人生不是不可得意,而是不可得意忘形。

人在順境,更需時時警醒。

人生就像一場千變萬化的航行,天有不測風雲,若是一味沉溺於順風順水的假像中,便會被拖入得意的泥沼,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

07

蝴蝶,忘我者。

沈約《郊居賦》云:“惟至人之非己,固物我而兼忘。”

物我兩忘,是一種物和我渾然為一的境界。

有一次,莊子做了個夢。

夢裡的莊子變成了一隻翩然的蝴蝶,一會撲著翅膀在花香中舞動,一會合翅棲息在花叢上。

醒來的莊子一陣迷茫,剛剛夢到的翅膀和現在的雙手,觸感同樣真實。

那到底是誰在做夢呢?是莊子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莊子呢?

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

但是莊周夢蝴蝶是他渴望的境界,渴望的選擇。並不是每個人都嚮往逍遙之境。蝴蝶夢莊周,這是蝴蝶的選擇,蝴蝶的嚮往。不能一概而論。

塵世羈絆,俗務多煩,大多數人都活在執念和慾念之中。

唯有真正將心沉下去,做一件事便只見一件事,才能觸及忘我的境界,擁有忘我的態度,享有怡然自樂的生活趣味。

...

宋代大儒朱熹說,莊子在當時無人宗之,他只在僻靜處自說。

也許正是所謂的“在僻靜處自說”,才使得莊子能夠靜下心來冷眼觀世界。

莊子筆下的動物形形色色,精神各異,正是我們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

不同的動物,寓含著不同的人生態度。

讀懂了《莊子》中的動物世界,我們才能在繁華塵世中,看破浮雲,立身中正。

...

來源|每日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