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10種認知誤區,會讓你倍感焦慮。

2020010822:29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 10種認知誤區,會讓你倍感焦慮。

戴維·伯恩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認知療法最重要的發展者之一、“伯恩斯抑鬱狀況自查表”發明人,也是運用認知療法、不使用藥物治療抑鬱症的先行者。

以下10條認知扭曲,是戴維·伯恩斯精心總結出來的十種導致抑鬱的思維方式,它凝聚了作者多年從事研究和臨床工作的心血。

...

十種導致抑鬱的思維方式

戴維·伯恩斯

1、非此即彼思維

這是指你傾向於用一種極端的、黑白分明的標準來評價你自己。比如說,一位成績一直A的學生在一次考試中得了B之後說:“現在我算是全輸了。”

要么一切,要么全無的思想的基礎是完美主義。它使你害怕任何錯誤與不完美,因為那時你會認為自己完全輸了,你會感覺自身不足,沒有價值。

這種評價事物的方法是不現實的,因為生活很少是絕對的非此即彼。比如說,沒有一個人是絕對的優秀或絕對的愚蠢。同樣的,也沒有人會是絕對的光彩照人或絕對的醜陋無比。

看看你現在所在屋子的地板。它是絕對乾淨的嗎?或者是每一塊地方都垃圾成堆嗎?還是只是有些乾淨而已?在宇宙中,絕對肯定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總是想用絕對的範疇來套自己,那你會一直很抑鬱,因為你的知覺與現實是不吻合的。你會一直不信任自己,因為,不管你做了什麼,都永遠不會符合你那誇張了的期望。技術上把這種認知錯誤叫做“兩分思想”。你以絕對的黑白來看待每一件事情——灰色地帶是不存在的。

...

2、以偏概全

你會武斷地認為,一件事一旦發生了,它就會在你身上反復發生。

有一次,一位抑鬱的銷售員在他的汽車窗玻璃上發現了一塊鳥屎,於是就想:“我真幸運。鳥兒們總在我車上下賭注(注:英語俚語中的“鳥屎”又有“賭注”之意)!”這是極度概括的一個典型例子。

我問他後來是否還有這種體驗,他承認,在其二十年的旅途中,他不記得自己在汽車窗玻璃上還發現過鳥屎。

拒絕之痛幾乎全是由於過於概括引起的。當這種事情發生時,一個人遇到的不過是短時的失望,而不應該是嚴重的煩亂。

一位害羞的年輕人鼓足勇氣約一個女孩。這位女孩由於有約在先,於是就禮貌地拒絕了。於是這位男孩就對自己說:“我再也不約人了。沒有女孩願意和我約會。我的一生都會孤獨而悲慘。”

在他扭曲的認知裡,他的推論就是,因為她拒絕過他一次,所以她永遠都會這麼做,而既然所有女人都100%具有相同品位,那麼地球上任何一位合格的女士都會反復不斷地拒絕他。

...

3、心靈過濾

你從任意情景中選擇一段消極細節,仔細思考這段細節,你會發覺整個環境都是消極的。

比如說,有一位患抑鬱症的大學生聽到有人在取笑她的好友。她感到很憤怒,因為她想:“人類就是這樣——殘忍而又無情!”她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在此前的日子裡,很少有人——如果有的話——對她殘酷無情!

還有一次,在她第一次期中考試後,她確信在滿分一百分中她丟了大約有十七分。她對這十七個問題耿耿於懷,於是就得出結論說她會因為這次考試的失敗而退學。當試捲髮回來後,上邊粘了一個紙條:“你得了一百分的八十三分。這是今年學生里邊的最高分。A+。”  

當你抑鬱時,你就戴上了一副特別的有色眼鏡,經過它的過濾,什麼東西都變得消極。你只讓消極的東西進入你的思想意識裡。由於你還不了解這一“過濾程序”,所以你得出結論說什麼事情都是消極的。

術語將這一過程稱做“選擇性吸收”。這是一種壞習慣,它會讓你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

4、否定正面思考

貶損積極的東西是認知扭曲中最具破壞性的一種形式。

你就像一位科學家一樣極力發現證據支持自己的煩惱假設。支配你消極想法的這些假設通常會表現為“我是二流的”這種形式。

每當你有一種消極體驗,你就會反复考慮這件事情,然後得出結論:“這證明了我早就知道的東西。”相反,如果你有一種積極體驗,你就會告訴自己:“純屬僥倖,不算數的。”你為這種習慣所付出的代價就是心境淒慘,無力去欣賞所發生的好事。

比如,一位極度抑鬱,正在接受治療的年輕婦女告訴我:“誰也不可能關心我,因為我很可怕。我絕對是孤獨的。地球上沒一個人會關注我。”

當她要離開這家醫院時,許多病人和工作人員都表示對她頗有好感。你猜她是怎樣否定這件事的:“那不算,因為他們不是在真實世界裡看待我的。真正醫院外邊的人是永遠不會關心我的。”

我問她如何解釋醫院外邊有那麼多朋友和家人在關心她。她解釋說:“那不算,因為他們並不了解真實的我。你看噢,伯恩斯博士,在內心我絕對是爛透了的,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絕對不會有任何人哪怕真正片刻喜歡我!”

通過這種貶損積極體驗的方式,她可以一直堅持自己的消極信念,而這種信念和她的日常經驗相比顯然是不真實不連貫的。

...

5、跳躍式結論

你會武斷地跳到一個不被周圍事實所支持的消極結論上來。

假定你作了一場出色的演講,但你又發現前排有一個人在打盹。事實上那天晚上他是偶然闖進來的,但是你並不知道這一點。你或許就會想:“這個聽眾認為我很討厭。”

假如在街上你的一個朋友和你擦肩而過,但是沒有和你打招呼,因為他正全神貫注地在想一件事情,並沒有註意到你。你或許會錯誤地得出結論說:“他不理我,所以他肯定不再喜歡我了。”

或許某天晚上你愛人沒有搭理你,因為她在工作中受到了批評,正為此感到難過,所以就沒有心情和你說話。你的心可能會沉下去,因為你會對沉默作出這樣的解釋:“或許她生我的氣了。我做錯什麼了?”  

針對這種想像出來的消極反應,你或許會退縮,或許會反擊。這種自我打擊的行為模式就像一個自我滿足的預言,與一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東西建立了一種消極的相互影響的關係。

...

6、誇大與縮小

我更喜歡稱其為“雙目鏡把戲”,因為你要么不合比例地誇大事情,要么又不合比例地縮小事情。

誇大通常發生在你看待自己的錯誤、恐懼或不完美之處時,你誇大了它們的重要性:“天啊!我做了一件錯事。多糟糕,多可怕!流言似飛火,我的名聲全毀了!”你通過雙目望遠鏡的末端來看你的錯誤,使它們看起來又大又怪。這又可以稱做“災難化”,因為你把一件普通的消極事件看成了嚇人的怪物。

當你考慮自己的力量時,你又會反著去做——你通過雙目鏡的另外一端去看待事情,這樣事情就顯得既微小又不重要。如果你誇大你的不足,縮小你的優點,你肯定會覺得自己卑賤。不過問題不在你——而在於你所戴的可惡的透鏡上!

...

7、情緒推理

你把自己的情緒當做真理的證據。你的邏輯是:“我覺得自己像一顆啞火的臭彈,所以我就是一顆臭彈。”

這種推理是一種誤導,因為你的感情反映了你的思想和信念。如果它們被扭曲了——許多情況下都是這樣,你的情緒就沒有了合理性。

可以作為情緒推理的例子有:“我感到滅頂般的無望,所以我的問題肯定不可能解決。”

“我感到有欠缺,所以,我一定是一個無價值的人。”

“我沒心情做事情,所以我最好躺在床上。”或“我很惱你,這表明你做得不好,而且總是想利用我。”  

情緒推理幾乎在你的所有症狀中都有所體現。因為對你來說事情這麼消極,所以你就假定它們是真的。你不會想到要去挑戰創造出你感情認知的有效性。

...

8"應該"句式

你試圖通過說“我應該做這個”、“我必須做這個”來激發自己。這種陳述會讓你感到有一種壓力和怨恨。矛盾的是,你最終會感到冷淡和缺乏動力。

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陳述為你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緒紊亂。當你自己的行為在現實中沒有達到標準時,你的應該陳述就會使你討厭自己,讓自己感到羞恥和內疚。

當其他所有人的行為沒有達到你的期望時——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你會感到痛苦,並認為自己才是對的。你要么改變自己的期望以接近現實,要么永遠被人們的行為搞得情緒沮喪。

...

圖像裡可能有室內

9、貼標籤與標籤不當

當你開始用“我是一個……”這樣的句式描述自己的錯誤時,你就有了絕好的為自己貼標籤的機會。

比如,當你在第十八洞失球時,你可能會說:“我天生就是個失敗者”而不說“這一洞我打壞了。”同樣地,當你投資的股票只跌不漲時,你或許會想:“我是一個失敗者”而不說“我投資錯了。”  

給自己貼標籤不僅是自己打擊了自己,而且是非理性的。你的自我不能夠和任何你做的某件事情相等同。

你的生命是一系列複雜的,永遠變動著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之流。換句話說,你更像一條河而不是一尊雕像。別再試圖用消極的標籤定義自己了,它們是非常簡單、非常錯誤的。

你什麼時候因為吃就認為你是一個“吃客”、因為呼吸就說你是一個“呼吸者”了?這完全是廢話。但是當你根據自己某一方面的不足而為自己貼標籤時,這種廢話就變成了一種痛苦。

...

10、罪責歸己

這種扭曲是負罪感之母!即便毫無根據,你也會假定自己應該為某一消極事件負責。你武斷地認為事情的發生是你的過錯,或反映了你的不足,即便在這件事上你並無責任。

比如說,當做母親的看到孩子的匯報卡,老師在上邊批改說孩子做的不好,做母親的馬上就會想:“我一定不是一個好母親。這張卡表明我是多麼失敗。”  

歸己化使你充滿負罪感。你深受責任的麻痺與重負之苦,責任會迫使你把整個世界都壓到自己肩上。別人的所作所為最終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而不是你的責任。

...

選自戴維·伯恩斯《伯恩斯新情緒療法》
圖像裡可能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