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慣性,對他人的言行免疫

2020031610:25

未提供相片說明。
//覺察慣性,對他人的言行免疫

我們該如何面對導致效率低落的批判習慣,如何跳脫慣性循環?

首先得覺察自己究竟何時會批判。既然多數人時時刻刻都在批判,其實大有機會可以觀察自己何時會展開這令人疲憊的過程,發現了這個時刻等於掌握了良機,好培養出不帶批判且內心平靜的自己。

要培養出新的自己,就必須學習更加客觀地自我觀察,若是無法跳脫起心動念的種種思想過程,自然難以分析過濾。

這個概念也許初期看似抽象難懂,但是稍微改變觀點便會清楚明白。

試想,人如果對於自己的一言一行全然覺知,必定是由兩方面促成:活動的一方和對此有所覺察的一方。

人喃喃自語時可能認為是在自我對話,聽起來的確合理,不過……

傾聽你自我對話的是誰?
誰對於你在觀察內心對話這一件事情有所覺察?
誰能夠對於你的覺察有所理解?

答案是真我。

發表意見的往往是人的自我或性格,可是默默懂你的真我,其實正是深藏內心的觀察家。

愈是貼近真我,自然會減少批判,隨著內心對話消退,人也能逐漸跳脫成天由外而來的種種刺激,這個時候的你才能不帶偏見地分析自己的內心對話,有時候甚至可以帶著輕鬆的心情面對。

我的自我曾經幾次認為他人的某句話「很煩」而不斷叨唸,我卻成功從自我叨唸中抽離,保持遠觀不受影響。這種感覺就像隱形起來,在某個房間看著某人抱怨著絲毫不重要的事,而且還可以應用在其他焦慮的情境下,例如面臨工作完成期限或財務壓力。

我曾經眼睜睜盯著自我喋喋不休地唸著我,批判我絕對無法如期完成工作;可是當我擁抱真我、轉換成觀察家的角度,便能夠清楚覺知到自我感受卻不受影響,我告訴自己:

「原來只是自我在擔心萬一無法如期完成,客戶恐怕會失望不悅。」

若能活出真我,便能對他人的言行免疫。

我們會感覺他人對自己言行不當,是因為自我在進行批判;但是採取了觀察家的觀點,便能夠平靜不受影響地看著對方的自我大吵大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