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家一句話,勝讀十年書!何況這次給出了十句!

2020061712:32

@ 佛家一句話,勝讀十年書!何況這次給出了十句!
佛家講究頓悟和漸悟,很多歷史上的偉大思想者都是一下子通過頓悟開啟自我新生的。那麼,如何了解佛家的頓悟和漸悟呢?首先要先從佛家的一些哲理智慧入手,在形成一定的覺悟和思想之後,然後再打開自我的頓悟和漸悟之門。
...
1,生活本身就是修行
生活是一場修行,各種磨礪讓我們變得堅強和勇敢。請記住,縱然路上有風雨,有不平,且留一顆佛心,一路走過,安然花開。
2,人到中年,唯心獨醉
童年是夢,少年是歌,青年是詩,中年是小說,晚年是戲劇。人到中年,唯心獨醉,揚手是春,落手是秋。只有到了中年,一個人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真諦,感知到孤獨之美,進而領略到人生的佳境。

3,生滅都是相,來去都是客
日落息,日出作。人生一世,生生滅滅,開始又結束,這些都是一種相。是我們看待事物的一種方式。富貴如雲眼前過,琴棋書畫自得樂。來了,走了,生了,滅了,每個人都只是紅塵中的過客,所以不要太過執著。
4,帶著感恩之心生活
很多事,冥冥之中早已註定。對待生命中的一切,我們無需拒絕,要學會擁抱一切,感恩遇見,學會笑著面對,不世故,不抱怨。盡心、善待,平安與喜樂、慈悲與智慧、努力與明惠之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5,痛苦源於比較,幸福來自珍惜
向外觀察別人,比較別人,總覺得自己得到的還不夠,痛苦就會生出。當分別心過重,妒忌心、虛榮心、不平衡心就會滋生。貪嗔癡的痛苦是比較出來的。幸福自足的人不比較,他們會珍惜當下,感恩現在。
6,死過一回,才會明白
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面對過死亡,那很多事情他不會開悟。透過生死,才會明白生命的可貴。透過榮辱,才會明白淡泊的重要。任何事情,都有其前定的規律,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過好自己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7,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紅塵中,一個捨不得,耽誤了多少人。佛家說,捨亦無所捨,得亦無所得。覺悟者要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來來往往,熙熙攘攘,人間多少紛擾事,都付風雲笑談中。
8,人要活在趣味和靈性之中,而不是機械和麻木之中
有了趣味,有了靈性,人的生活才會充實而不空虛,生命才不會浪費在無聊和麻木之中。學問、宗教、智慧、文藝、道德……這些都促使我們建立良好的趣味和審美。趣味和審美讓人趨於完善,遠離假醜惡。

9,抬首入世,低眉出世
抬首入世,在塵世間奔走,要從容不迫,懷抱釋然。紅塵中有太多的奢華與誘惑,榮耀與悲苦,醉生與夢死,所謂的輝煌、富貴、理想,說到底是人心的一種慾望。負累前行,疲憊應付,不如閒看日出,靜觀日落,守一份雲捲雲舒的寧靜,享一種花開花落的清淡。把世間的繁複,盡拋心外。
10,學會欣賞自己
任何時刻請記住,你就是你,不要逼著自己去效仿別人。要學會欣賞自己,只有覺得自己有用,你才會變得快樂和自信。欣賞自己,多些自信,人生自然就會多一份希望和創造。
...
文摘|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