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了什麼,反而是「幸福的開始」
總是在內心深處靜靜琢磨幸與不幸的反論的人,
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成幸者」,
然而多數人總是將「人人平等」視為常態,⋯⋯
活在「擁有是理所當然」的價值觀中。
扭開水龍頭後,「本來就應該」會流出水來;
捷運「本來就應該」每日準時發車;
對方「理當」遵守約定;
想要什麼只要掏出錢來,「理當」就能買到……,
多數人總以為萬事按著自己的心意而行,
是再自然不過的事。
一旦這些事物不再那麼「理所當然」時,
壓力與不滿的情緒就會隨之而來。
~當下的不足,是未來的幸福種子~
一般說來,得到幸福的方式可以分成兩種:
對現有的幸福「心懷感謝」。
追求欲望的同時,努力尋求成功之道。
前者是那位超級業務所選擇的方法,
而大多數人則往往選擇了後者。
如果將「自己擁有多少」視為幸福程度的唯一指標,
你只會越發意志消沉,覺得:
「我實在一無所有,所以才會那麼不幸。」
若是把「沒有」視為家常便飯,那麼只要「擁有」,
就會讓人感到無比幸福;
相反地,如果總是將「擁有」視為理所當然,
「沒有」自然就成了不滿與不幸的情緒源頭。
~欲望越多,讓幸福越走越遠~
只要將前述這種幸與不幸的思維模式逆轉過來就好了。
隨時告訴自己,擁有的一切並非偶然,
並將不足視為理所當然。
因為欲望越是增長,幸福便離我們越來越遠,
唯有削減不必要的欲望,幸福才會翩然降臨。
幸與不幸間的關係就該像這樣,
在我們的內心做個完全的翻轉。
以我個人為例,
因為自幼便經歷了父母離異和繼母的死亡,
與其他家庭相比,算是在相當「缺乏」的環境下長大的,
就連三餐,吃得也多半是祖母隨手準備的簡單料理。
因此,婚後第一次吃到妻子親手準備的料理時,
說真的實在感動得要命。
不僅菜色豐富,更是好吃的不得了。
當下的幸福感讓我泫然欲泣,
甚至有種「這些菜,我真的可以吃嗎?」的罪惡感。
我要是出身在美食世家,從小嚐遍各種珍饈美饌,
大概就無法嚐到這般幸福滋味吧!
所謂幸福,正是這種相對存在的東西,
當下的「不足」將成為幸福的種子,
在未來的某一天發芽、茁壯。
~「不知道、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其實更好~
著名攝影家星野道夫,曾說過一段饒富意義的話:
「在踏上旅途前,我總想將全世界的景色如數收進鏡頭內,
然而就在以觀景窗窺看各地不同的美景,
將之一一收束於底片中後,我的想法卻變得截然不同。
假使能將世上所有的景色都化為照片,
我大概也不會開心吧!
因為我開始覺得,在當下這個瞬間,
世界各地還有著許多我所未知的地方、不曾看過的風景,
那才是最棒的事。」
換句話說,
星野道夫明白了「遙不可及的世界,
遠比伸手可及的世界遼闊許多」這個道理,
並在其中發現無數的希望及喜悅。
不知道、不明白、做不到、不足夠,
正因為我們的生命存在著許多未知與不足,
才讓人有不斷前進的動力。
而親自克服這些不足的過程中,就算偶有苦難,
也必定伴隨著歡樂以及成長的喜悅。
就這層意義而言,
「缺乏」和「不足」絕非與不幸緊緊相連的負面要素,
相反地我們應該將它視為幸福的種子,以及成長的原動力。
本文摘錄自:《幸福,很近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