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母親節,妳快樂嗎?

2014051017:25







陳文茜撰寫長文「母親節,妳快樂嗎?」

母親節,妳快樂嗎?

我們訂了一個節日,每一年,某一天,感念母親的撫育之恩。

⋯⋯

在台灣,當一個母親,妳快樂嗎?

首先妳不知道該給孩子多少愛,才叫適當? 過往嚴厲的教育體系、貧窮社會尋求脫貧的氛圍;母親的愛,是一個便當盒,爸爸的沒有雞腿,孩子有。過往母親的愛,是燈下一針一線縫製孩子的衣裳。如今沒有孩子稀罕媽媽做的「土」衣服,母親也沒有時間為孩子準備便當,孩子們更愛與同學至時髦地點外食。

其次,妳不知道該給孩子多少保護,才叫正確。以前的孩子,自己搭車上學,現在好像除了窮鄉僻壤,沒爹沒娘的孩子,個個接送。如果妳讓自己的孩子,成了下課時惟一站在門口找公車站牌的小孩,妳應該是位被視為「巫婆」型的母親。可是愈來愈多的教育專家建議妳,「給孩子一個冒險的童年」;「過分保護」養育出的孩子,「將遲遲不能具備真正的探索意識,且不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在專家的建議和「巫婆」之間,當母親的妳,於是左右為難。

如果我告訴妳漢娜・羅絲(Hanna Rosin) 近日於«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發表一篇名為「被過分保護的孩子」,妳可能更加痛苦。她批評今日的父母太過度關注孩子的安全。四十年前,我們自己走路上學,街道上玩耍;沒有幾個孩子發生失踪綁架的經驗;如今到處是「直升機父母」,隨時空降準備幫忙孩子遇到「危機」伸手保護。於是孩子們不能學習獨立,也不知如何尋找自己的創造力。社會學家Charles Murray 給青春期的年輕人如何「出人頭地」的建議,第廿條: 「離開家」「離開媽媽的干預與懷抱」。

如果妳的孩子,高中時告訴妳: 「媽媽我很愛妳,但請讓我離開家,尋找自我。」妳會祝福他,還是失聲痛哭?

我不只一次的聽到母親們抱怨自己的孩子「到了三十還叛逆」,「只懂得一昧追求物質虛榮」;現代孩子們的世代,這是一種流行價值;父母的身教習慣再好也改變不了他們。尤其菁英學校的孩子們普遍自小受到溺愛,本來送孩子到這類學校是為了學習更好的課本英語數學歷史等,結果他們和寵溺的同學混在一起,早早養成「有害的」特權意識,或者好吃懶作虛榮的惡習。在台灣,當一位母親,送孩子進普通中小學,怕他們長大不如人,捨不得;而省吃儉用供孩子唸貴族學校後,孩子却流著一身奢氣回到家,「他」已成了一個妳不認識的小孩。

最後,在台灣當一個母親最痛苦的是: 孩子成了一群莫名其妙學者虛幻教改實驗的白老鼠。學者的「廣設大學」或許只是一時欠缺專業沒有惡意的「烏托邦」幻想,但二十年來層出不窮的教「改」,葬送的却是千千萬萬台灣母親們一手拉拔長大疼愛的孩子的一生。二十年教改,至今仍未找到它的方向;但我們已看到不可逆轉的現象。過多的大學供給,使「大學文憑」變成廢紙,不只與自我期望脫節,也與產業就業脫節。荒謬的「一綱多本」,剝奪了孩子高中時期享受青春,結交朋友,探索自己創造力的時間;結果到了大學,別的國家同齡青年已在奮鬥步步走上職業生涯時,他們還在晚熟地放縱自己、生活茫然,「玩」叛逆。意識型態教育的介入,更使得台灣的孩子們,只有主義,沒有主張;只有本土,沒有國際。英文不如人,數學比前輩落後…在台灣當一個媽媽,有時妳必需選擇默默的接受這一切,或者被迫成為教育公共政策的反抗者。

母愛,不再只是給予、付出等簡單的答案;它不是是非題,而是多重選擇題。

在今天的世上,多數經濟發達國家父母均面臨如何正確教養孩子的困境。在台灣,當母親,尤其難。

母親愈來愈難為,深深祝福天下母親們。

更多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的相片。


  •   asd9595 於 2014-05-11 10:11 1F
  • 隨喜讚嘆 天下母親 不可思議功德利益,願天下母親都能天天快樂,南無阿彌陀佛..
  • 版主於 2014-05-11 20:03 回覆
    不要做完美的母親...會比較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