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為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2014052809:06






為孩子營造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現實生活當中,
常常會有些事情為我們帶來喜悅或幸福,
煩惱或悲傷,順利或困難,成功或失敗,
無論處於何種境地,
我們都需要別人給予相應的理解和幫助。

當然孩子也需要去關心和幫助別人,
以及接受別人的關心和幫助。⋯⋯
因此,
培養孩子樂於助人的精神就成了親子教育中的重要課題,
所有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樂於助人,
但如何才能創造一個培養孩子此種性格的家庭環境?

一、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有些父母愛孩子,教育孩子時經常鼓勵孩子,
他們的孩子就會總是樂於助人、更富有同情心、
懂得為別人著想。因為孩子會效法家長的行為。
所以家長應努力讓孩子保持這樣的良好狀態。

二、定規矩,並且解釋
完全沒有紀律約束對孩子是有害的。
孩子需要規矩和行為標準有明確的指示,
這也是培養他們自尊和讓孩子受到歡迎的方法。
有些父母會對孩子說:「要是你打他,會弄痛他的。」
他們不但解釋這類行為的後果,
還指出「你不可以打人」這條原則。
因此,這樣的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大多更具有同情心,
更喜歡幫助別人。
有許多研究顯示,對孩子說明慷慨助人的理由,
尤其是強調他人的感受時,
最能幫助孩子養成友善、體貼的行為方式。

三、設計有用的任務
讓孩子在房間四周或是校園裡安排有益的事情,
例如做飯、照料寵物、為不幸的孩子製作玩具,
或者教更小的弟弟妹妹們玩遊戲,
這些都可以培養大多數孩子樂於助人的品格。

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自發性地願意做這些事,
必須有人教導他們、鼓勵他們,
甚至有時強迫他們,但只能是溫和地強制,
否則會適得其反。

要培養樂於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表現得有氣度、體貼、樂意助人,
您就必須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們看。
要是您言行不一,孩子們只會模仿您的行為;
如此,即使您把原則和指令講得頭頭是道,也沒有用。

四、以身作則
如果父母能首先做出好榜樣,
那孩子們喜歡參加志願活動的可能性會增加好幾倍。
例如參加某些公益活動或擔任義工的時候,
您可以把孩子也帶去,
但必須保證那裡有適合他們可以做的事情。
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把參加公益活動或義工的工作寫成日誌,
記錄下自己都做了些什麼,以及工作的時間。

等回顧這一切的時候,
您和孩子都會對他所獲得的成績感到自豪。
最好是能多拍一些孩子服務時的照片,
再把這些照片放在一個特別的相簿裡。

五、送禮分享
過節時贈送禮物是為了鼓勵人們為別人付出,
為了不讓孩子們忘掉這層含義,
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拜訪朋友,
並送禮給他們,
透過這個方法讓孩子們每年都能記住與人分享的重要性。

本文摘錄自:
《教出快樂孩子: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39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