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煩惱,都因物慾演變成「物役」
物質崇拜或物質信仰,確實讓現代人迷失了方向。
從古代追逐名利不顧仁義廉恥的人,
到時下「以命搏錢」的人,其實都是物質的奴隸,⋯⋯
而很多人甘願做物質的奴隸,
這是社會的悲哀,還是個體的悲哀?
為避免物役,從「不要」當中去擁有更寬廣的精神境界。
每個人的煩惱都有兩個來源,
一是自身的慾望,再一個就是外物,
如金錢、權力、華屋、名聲、美色、佳餚等等,
它們誘惑著人們,也煩惱著人們。
如何面對這些外物,
就必須從「不要」當中去擁有更寬廣的精神境界。
即來去隨緣,而不是執著地求取,
是隨時放下,而不是貪念叢生。
有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
他走過了千山萬水,卻始終未能尋找到快樂,
於是他沮喪地坐在山道旁。
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
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羡慕的富翁。請問,為何我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
「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
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負著那麼重的珠寶,
老怕別人搶,怕被別人暗算,整天憂心忡忡,
快樂從何而來?
於是,富翁將珠寶、錢財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
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嘗到了快樂的味道。
放下就是快樂,但放下又何其艱難,
現代文明加強了人對外物的依賴,
人們也以追求物質為最高的人生理想和最美好的人生享受。
因此很多人在台灣老太太與美國老太太例子的比較中猛醒:
台灣老太太──拼命賺錢最後享受。
美國老太太──提前預支未來的金錢現在享受。
於是有了一個新名詞:房奴。
接下來又出現了卡奴、電腦奴,等等。
雖然我們早已走出奴隸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
但我們的精神卻受著另外一種奴役,
物質沒有被當做物質,人反而成為物質的奴隸,
成為物質的工具,這確實是莫大的諷刺。
其實外物都是虛假的,即使我們把它追到手,
也不會感到滿足,反而會使人生出更多更大的慾望來。
而這一切都是無根的,都是會走到盡頭,走向反面的,
富不過三代是一例,樂極生悲也是一例。
正如《金剛經》所說,凡是叫得出名字的東西,
都是虛幻不實的。為什麼?
因為只要有名字,就一定是有形象的具體事物,
而一切形象狀態,都是虛幻的。
趙州和尚問新來的僧人:「你來過這裡嗎?」
僧人答:「來過!」
趙州和尚便對他說:「喝茶去!」
又問另一個僧人:「你來過這裡嗎?」
僧人答:「沒有。」
趙州和尚也對他說:「喝茶去!」
在一旁的院主奇怪地問:
「怎麼來過的叫他去喝茶,沒有來過的也叫他去喝茶呢?」
趙州和尚就叫:「院主!」院主答應了一聲。
趙州和尚就對他說:「走,喝茶去!」
不要想太多,人生如果能夠達到佛境界,
就是無可無不可的快樂無憂的境界了,
「喝茶去」多麼親切自然。
其實生活就是一次次的「喝茶去」,
思考得太複雜,追求的太豪華,煩惱也就越多,
只要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讓自己富足快樂,生活就會圓滿。
福緣錯過容易,來之卻是不易的。
因此,不若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
適當放下,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
只有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東西,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
當某一件東西帶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
各種各樣的負擔如山一般壓在你的心上,
讓你不能自由呼吸,那麼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捨棄它,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快樂自然會回到你的身邊。
本文摘錄自:《靜心療癒》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