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難以忍受熱天的人而言,排汗太少或甚至排不出汗簡直是一大夢魘,可能間接造成無法適應外界溫度而引起感冒,嚴重者甚至可能容易昏沉中暑。
但先別緊張,你的汗腺並沒有失靈。「縮小的汗腺是可以回復的,但是需要透過訓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科主任葉家豪說,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透過運動,漸漸讓汗腺系統恢復正常開闔。
⋯⋯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楊麗珍也說:「不用太擔心,汗腺並不會因此萎縮或壞死,」藉由培養人體的「熱適應」能力,可以讓身體因應外在溫度的變化而調節順暢。
三種訓練恢復排汗功能
1.運動
楊麗珍一邊翻閱《運動生理學》,一邊解說,在熱的環境下或做劇烈運動,身體會產生「熱適應與熱休克蛋白」,幫助細胞承受外界的熱度、酸中毒和組織受傷等壓力,以保護人體;反之,長期待在冷氣房,人體對熱的忍耐度就會轉弱。
若想培養身體對熱的適應能力,可藉由運動或出入不同溫度的場所,大約7~14天汗腺就會回復正常的功能,或是減少冷氣的使用率,不要把溫度調低於攝氏26度。
常聽說有人透過岩盤浴、三溫暖或熱瑜伽「逼」身體出汗,葉家豪認為這也是一種方法,但必須視個人的身體狀況而定。「原則上做完後要覺得通體舒暢,假設做完之後反而更累、更不舒服,表示身體有狀況,這樣就不建議做大量流汗的活動,」汗在中醫裡屬於陰液,當體內的陰液原本就不足,如果再流很多汗,陰液會更加虧損,導致氣陰兩虛,有時還會感到燥熱和疲累。
2.飲食
另外也可以透過食物幫助發汗,楊麗珍建議,吃生薑、新鮮的蒜頭、咖哩、辣椒等都是很好的抗氧化劑,適量攝取能幫人體排汗。但葉家豪提醒,辛辣食物刺激性高,並非每個人的體質都適合,在湯或菜裡加一點生薑還是比吃辛辣食物來得溫和;中醫診所院長黃宗斌則建議多補充水分,可先諮詢中醫師是否適合食用清暑益氣湯。
3.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建議可按後頭部的風池穴,再搭配手部的合谷穴。「並不是單方面說流汗或不流汗才能用,調節方式是雙向的,」葉家豪說,流汗太多可以藉由這樣的穴位按摩減少排汗;當發不出汗時,也可以透過按摩讓毛細孔正常開闔與排汗。
流汗少其實不是太棘手的問題,但中西醫都提醒,如果是不明原因的不出汗,甚至伴隨身體不適,就必須考慮求診,找出問題對症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