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絕迷悟,無前無後去;
不勞行步功,足下蹈他土。
──《器朴論》
這首偈語說明了我們心中的一念,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所謂的迷惑,或所謂的覺悟,就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做人處事,如果心中一念生起了善心好念,頓時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人生很幸福;假如一念起了惡念邪見,就會感覺到處都是壞人,都是與我作對的人,世間處處都是坎坷、黑暗。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是非常重要的。
以前,有一位每天為女兒擔憂流淚的哭婆,她的大女兒嫁給賣傘的,二女兒嫁給賣米粉的。出太陽,她就憂慮大女兒的傘賣不出去;下雨了,就煩惱二女兒的米粉沒陽光曝曬,無時無刻都在擔心。後來有人告訴她,何不改變一下,只要雨天就想大女兒的傘會賣得好,晴天就想二女兒的米粉曬得好,從此之後,哭婆就變成笑婆了。可見好壞就在人的一念之間,只要觀念改一下,天堂與地獄,迷與悟,不都在一念之間嗎?
所以說「一念絕迷悟,無前無後去」,這個世間都是對待的,因而有了前後、善惡、內外種種的分別。假如能夠一念不生,無前無後,無去無來,無上無下,無裡無外,哪裡會有什麼迷悟呢?
「不勞行步功,足下蹈他土」,做人能夠一念超脫,就不會有一堆的是非葛藤,也就省卻了很多的麻煩。像「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趙州禪師因為心裡不明白,放不下,他決定出外參學。最後「即至歸來無一事,始知空費草鞋錢」,走了好多的冤枉路,終於讓趙州禪師了悟:其實道並不在遠處,就在當下一念的明白。
我們要讓心中的一念,時時清楚明白,時時心存好念,凡事朝好處想,則無處不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