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一直往下挖--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2015020111:14






一直一直往下挖

SAM & DAVE DIG A HOLE

  • 定價:320
  • Mac 和 Jon 是這兩年極受讀者和評論家喜愛的童書作家。繼《神奇的毛線》之後,兩位有魔力的故事人再度合作,完成《一直一直往下挖》。其中充分展現文字作者與插畫家的高度默契,文字與圖畫就此互為主體,也相互增色。

    Mac 說,他不會畫畫,但是創作每一則故事的文字時,腦海裡總會浮現不同的畫面。而且他會不斷提醒自已,要在文字故事中為插畫家留下想像內容和創作空間。反觀 Jon 的插畫線條、用色、人物造型都十分簡潔,就算是以人為主角,也沒有過分複雜的表情和動作。然而看似簡單的圖畫中,卻在諸多細節中透露線索,促使孩子會想一看再看,以免錯過精采的暗示。
     
    一直一直往下挖
    一直一直往下挖
    在《一直一直往下挖》裡,山姆和大衛在星期一決定一起做件大事,隨後他們便開始往下挖,還說:「不挖到奇妙的東西,就不停手!」只是,什麼是奇妙的東西?故事裡並未明白說出,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人大多直覺認為:「是鑽石,躲在土裡,一顆顆耀眼的鑽石!」有趣的是,這些鑽石似乎也只有一路跟隨挖坑的小狗聞得到。回到日常生活,對 Jon 和 Mac 來說,奇妙的東西其實就在身邊:Jon 和一隻可愛的貓生活在一起,他形容自己的貓「很重感情,個性安靜內斂,讓人特別想博得她的歡心」;對貓過敏的 Mac 則是常和家裡的狗對話,而且會大聲地講出牠回答的話,就算只有他們兩個在家的時候也會!

    在故事裡,我們只見山姆和大衛不斷的錯過,這可說是一種暗示,提醒讀者觀察生活周遭萬千個機會與可能性的意義。正如 Mac 所言:「錯誤和改變,是這個故事的主題。」而面對錯誤,往往會有遺憾,對創作者來說,多年以後再回頭審視過去的作品,也常感到事有未竟。否則 Mac 不會直言:「每一本書出版後,我經常覺得有機會可以更好,不論是某個字,或是某段句子。但我只能告訴自己,或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至於Jon,他提到遺憾時則說:「我在創作完成後不久,便會感覺後悔,因為總有些片段讓人情緒糾結。可怕的是,書既已出版,我再沒有改變的餘地了。而此時,我也只能放下這本書。若說每一本書都是記錄了我每一段時間所留下的遺憾,一點也不為過。」

    雖然看似永遠對作品要求很高,Mac 也直言,從小自己就不是個喜歡教條式故事的孩子,因此在他的作品裡,當然不傾向給予孩子訓示。但是,沒有教導不代表故事只是故事,事實上,好的故事往往能夠處理許多更難的道德問題,而那才能協助孩子闔上書本後,在腦袋裡開展出更多元的思考元素,就算只是多想一下,也能讓故事有發酵的機會。對此,Jon 則提醒讀者,創作者的工作在於開啟一個有趣的故事元素,讓讀者從故事中獲得樂趣及意含,創作者和觀看者雙方才能在作品中對話。一旦讀者也成為進入故事並對話的一分子,閱讀的成就感便得以積累。

    而這也正是繪本有趣之處,跨頁、大版面的圖畫,對任何年紀的人來說,都應該是進入故事最好的媒介。《一直一直往下挖》出版後,每當 Mac 在書店朗讀故事時,面前每一個聽故事的孩子都會忍不住替書裡的山姆和大衛緊張尖叫,彷彿他們自己正是錯過鑽石的那個人,激動忘我的模樣,促使 Mac 跟 Jon 忍不住想像:「萬一現場讀者驚覺我們就是作者時,會不會立刻要求我們修改結局,好讓山姆和大衛得到奇妙的東西(呵呵大笑!)」

    作品受到喜愛的 Mac 和 Jon 至今仍將時間心力放在不間斷的創作。Mac 相信,創作是一種任務,嚴肅且具使命感,即使不為了改變什麼,也是一種絕然純粹面對生命的態度;Jon 也認同並表示,他總是努力嘗試創作出好作品。至於得獎的榮耀感,最好不要一直掛在心上,更別去想往後的作品會不會再次得獎或暢銷。

    一如故事結束前,山姆和大衛的對話中寫道:

    山姆說:「就這樣子了!」
    大衛說:「就這樣子了!」
    「我們遇到的這些事情,多麼奇妙啊!」


    身為讀者的我,在 Mac 和 Jon 的作品中,也忍不住要說:「我們聽到的這些故事,多麼奇妙啊!多麼美妙啊!」全球狂銷百萬冊《這不是我的帽子》、
    榮獲美國凱迪克獎雙料殊榮的作者 雍.卡拉森
    × 愛倫坡文學獎最佳童書得主 麥克.巴奈特
    × 國寶級兒童文學大師 林良
    三大童書黃金組合攜手呈現,矚目登場!

      一場奇幻、妙趣的挖寶之旅
      兩個好朋友,山姆和大衛,帶著小狗一起去挖寶,
      大衛說:「不挖到奇妙的東西,我們就不停手。」
      他們一下子往下挖、一下子往右挖,
      一下子分開挖,一下子一起挖,
      卻總是和目標失之交臂。
      挖啊挖啊,突然,地面崩塌了!
      他們不停的往下掉、往下掉……

    得獎記錄

      ★    美國青少年圖書館協會選書
      ★    2014年《出版者周刊》最佳圖畫書
      ★    2014年《科克斯書評》開啟對話的最佳童書
      ★    2014年《號角雜誌》Fanfare!推薦書單

    名人推薦

      .這本圖畫書非常高明,精湛、精準、精巧,不言而喻的創造出一則關於信心與人生的現代寓言,令人讚嘆與深思!——兒童文學評論家 柯倩華

      .這是一本會讓人一直前後翻閱,一直找連結線索,一直想探個究竟的書。等靈光來訪,屬於每個人的「挖掘故事」也就乍現了。——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幸佳慧

      .這是一本很有趣味的圖畫書,簡單的對話、易懂的圖畫細節、主角豐富的表情,吸引讀者對挖寶的好奇和關注。——兒童文學大師 林良

      ★童書界最引頸期盼的上乘傑作★

      劉清彥(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鄒駿昇(義大利波隆那國際插畫大獎得主、視覺藝術家)
      曾淑賢(國家圖書館館長)
      陳致元(知名插畫家)
      柯倩華(兒童文學評論家)
      幸佳慧(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
      林寶鳳(瓊林小大讀書會召集人)
      林佩蓉(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宋珮(藝術工作者、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程講師)
      水瓶面面(李貞慧/親職作家暨兒童文學工作者) 

      傾心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國外推薦

      黃金拍檔巴奈特和卡拉森的又一巧妙傑作……巴奈特平鋪直敘的文字,是故作嚴肅講笑話的「冷面笑匠」,搭檔卡拉森靈活生動、沾滿泥巴的圖畫,讓這本繪本趣味橫生、笑料百出。——《紐約時報》書評

      巴奈特精心挑選用字,並為讀者保留了豐富的想像空間。卡拉森以橫剖面的圖像呈現出特別的視角,讓讀者得以一窺地道裡所發生的事情,他運用圖像透露書中文字未言及的訊息,創造幽默感。一如卡拉森過去的書,他再度展現利用角色移動眼球的微妙細節,表達豐富意涵的神奇本領。——《號角雜誌》

      當山姆和大衛開始往下挖的時候,讀者就會發現「奇妙的東西」。但是,另一方面,故事中的兩個男孩並不知道這些奇妙的東西身在何處。他們和一隻勇敢的小狗一起尋找埋藏在地底下的寶石。滑稽的是男孩們總和寶石擦身而過……,可憐的山姆和大衛。幸運的讀者。——《科克斯書評》

      巴奈特敘述大多數美國小孩,在童年時普遍喜歡玩的遊戲——挖一個很大很大的洞。……橫剖面圖讓讀者隨著山姆和大衛愈挖愈深,看到埋藏在地底下一顆又一顆的寶石們,但是每當他們決定轉向挖,就會與寶石失之交臂,讓讀者不禁要為錯失寶石的山姆和大衛感到愈來愈緊張。……最後,往下掉的他們又回到自家的院子裡了嗎?或者是別的地方呢?巴奈特和卡拉森將埋藏在地底下的大寶石放在讀者的面前,引誘讀者預期會挖到「奇妙的東西」,最後帶給讀者更美妙的獎賞:一個讓人迫不及待想知道結果、引人入勝的開放式結局。——《出版者週刊》

      文字正經八百,幾乎可以說是平淡無奇,但是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文字和圖畫互相搭配後,產生了出人意表的幽默感(男孩們非常謹慎的努力往下挖,反而和愈來愈多的大鑽石背道而馳)。……孩子會非常沉迷於「指出鑽石在哪裡」的樂趣之中。——《美國兒童圖書中心週報》

      一個幽默、迷人,讓人困惑的故事。……圖文並茂,巧妙合奏出令人矚目的作品。就像《這不是我的帽子》所經營的趣味,讀者會發現故事中的兩位主人翁完全沒有注意到重要的事情——每次男孩們一改變方向挖,他們就會錯失愈來愈多藏在地底下的大寶石。……卡拉森運用柔和的大地色系和簡潔的構圖,與巴奈特「冷面笑匠」式的幽默搭配得十分巧妙。——《美國學校圖書館期刊》

      卡拉森的插畫運用大地色系、色鉛筆風格繪製並以數位繪圖技巧加以處理。當卡拉森的插畫加上巴奈特「冷面笑匠」的淺白文字時,讓山姆和大衛演出了誇張的喜劇效果。圖像中細微的線索(最後兩個男孩的衣服沒有沾上泥土、房子和一開始相比有些微不同之處)暗示著事情沒那麼簡單,故事比你原本想得更複雜、更有意思,相信聰明的讀者會對這個迷人的結局感到非常滿意呢!——《書單雜誌》

      這場奇幻歷險令人難以置信,會讓孩子心動不已、躍躍欲試。……顛覆以往的尋寶之旅。——書架情報網站

      簡單淺白的文字搭配相對滑稽逗趣的插圖,創造出有點超現實的作品。由於坑挖得太深以致於兩個男孩開始往下掉、往下掉,一直掉到鬆軟的土地上。好像掉到一開始的起點,又好像不是?繪者透露極其微小的線索暗示有些地方不一樣了,男孩們經歷了一場既奇妙又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冒險。——《華爾街日報》

      這本圖畫書,有過程中老是出錯以致於笑料百出的幽默喜劇,也有些耐人尋思的模糊地帶。讓讀者感覺穿越時空,或許來自於五十年以前的過去,或來自於五十年後的未來(也可能是異次元的平行世界呢)。——《哈芬頓郵報》

      當山姆和大衛愈挖愈深(而且他們變得愈來愈髒),鏟子愈來愈逼近於寶石時,讀者會很樂於指出那些寶石就在那裡。巴奈特不動聲色的文字敘述,和卡拉森素淨高雅的插圖相得益彰(小狗的臉部表情特別有趣),帶給讀者充滿戲劇性、令人出乎意料的結果和快樂的歡笑。他運用簡單的色調(但是很豐富的褐色調),結合虛構的文本和令人驚喜的結局,創作出十分不凡的傑作,這個傑作本身就可以說是最奇妙的寶物了。——美國書評網站《書頁》

      令人愉快、搞笑又有趣……這本圖畫書充滿想像力,帶著「冷面笑匠」的幽默與風趣。——《明尼蘇達州親子雜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克.巴奈特 Mac Barnett


      美國童書作家,1982年出生於加州,畢業於波莫纳學院。巴奈特創作過多本繪本,還有一系列的兒童冒險小說,曾獲愛倫坡文學獎最佳童書。和雍.卡拉森合作《神奇的毛線》(小天下)榮獲美國凱迪克銀牌獎、懷特朗讀繪本獎等多項大獎。想更了解巴奈特,請上他的個人網站:macbarnett.com/

    繪者簡介

    雍.卡拉森 Jon Klassen


      出生於加拿大,現定居美國加州洛杉磯市。他曾經為動畫長片、音樂錄影帶和雜誌書刊等繪圖,為一位知名的插畫家和設計師。曾在夢工廠動畫製片公司(DreamWorks Feature Animation) 做設計工作,並參與過萊卡動畫公司(Laika Studios)的《第十四道門》(CORALINE),以及《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等大型動畫電影。他為英國廣播公司(BBC)設計2010年在溫哥華舉辦的冬季奧運會廣告動畫,贏得英國最大動畫獎——影藝學院獎(BAFTA award)。

      2010年,他以《Cats’Night Out》(作者是 Caroline Stutson)一書榮獲加拿大重要的插畫獎Governor General’s Award for Illustration。2011年,《找回我的帽子》(三之三)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獲得 2012年 Theodor Geisel Award 銀牌獎,成為童書界最受矚目的閃亮新星。2013年更以《這不是我的帽子》獲得美國凱迪克金牌獎等共計 19 項獎項。同年,由他繪圖的《神奇的毛線》(小天下)也拿下美國凱迪克銀牌獎。他成為自凱迪克獎創獎以來,1947年之後,唯一同時拿下金、銀牌雙料殊榮的作家。

      想一賭雍.卡拉森的其他精采作品,可至部落格:jonklassen.tumblr.com/

    譯者簡介

    林良


      一九二四年出生於福建廈門。常以「子敏」筆名寫散文,以「林良」本名為孩子寫作。畢業於國立師範大學國文系國語科、私立淡江大學英國語文學系。著有散文集《小太陽》等多種,兒童文學論文集《淺語的藝術》、《純真的境界》等四冊,兒童文學創作及翻譯二百餘冊。

      獲中山文藝創作獎、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新聞局終身成就金鼎獎等榮譽。目前已從國語日報董事長工作崗位上退休,在家從事寫作。

      二〇一二年,榮獲國家文藝獎終身成就獎。
     

    譯者的話

    大家一起來欣賞《一直一直往下挖》


      這是一本很有趣味的美國圖畫故事書。文字作者用簡單的對話和短短的句子,勾勒出一篇「兩個小男孩挖寶」的故事。他儘量以「淺語」寫作,追求簡單易懂,卻能呈現兩個男孩不同的性格,值得我們欣賞,

      繪圖者也配合得很好。他的圖畫也很會講故事,畫出了許多小孩子都看得懂的細節。例如以帽子不同的顏色,說明了誰是山姆,誰是大衛。又畫了一隻懂事的狗,用狗臉上豐富的表情,吸引了讀者對挖寶的好奇和關住,製造了成人讀者也會喜愛的「失之交臂」、「緣慳一面」的緊張。

      兩個小孩的家有泥土鬆軟的果園,結實纍纍。兩個孩子不懂得去珍惜,反而想要在果園裡挖寶石。作者下筆的時候有沒有這樣更深一層的惋惜,就不知道了。

    文/林良(兒童文學大師)

    導讀

    小心不要視而不見


      雍・卡拉森在他繪製的圖畫書裡,有時喜歡利用圖畫的全知觀點,對應文字中受限制的第一人稱或是第三人稱觀點,讓讀者縱觀全局,所知道的總是比主角多,如果用俗語來說,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吧!這些故事裡的角色如《這不是我的帽子》裡的小魚,或是《一直一直往下挖》裡的山姆和大衛,都是在自以為是的情境裡,失去了清明的洞察力。

      不過,讀者也不是一開始就能注意到畫家所有的布局,還需要仔細的反覆觀察,才會發現他精心設計的細節。例如這本書裡從頭到尾沒有說話的風向雞、貓、狗、花和樹,他們其實都是故事情節的一部分,連封面、封底與內文之間的前、後蝴蝶頁也藏有玄機呢!

      《這不是我的帽子》和《一直一直往下挖》另一個共同特色是開放式結局,也就是故事雖然說完了,但是主角之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卻完全沒有交代,讀者得自己猜測,而可能的結局往往不止一個,尤其是這本《一直一直往下挖》。小朋友可以用豐富的想像力編出山姆和大衛的後續發展,而成人讀者說不定會因此進入哲學性的思考,這就是故事的魅力。

    宋珮(藝術工作者、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