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本讓你愛上鯨魚的好書
《冰海小鯨》是我小時候很愛的一本書,也是爸爸買給我的第一本中文書(因為他出國開會回來通常是買外文書給我,不管我看不看得懂)。
《冰海小鯨》會吸引爸爸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因為它是一個關於「海洋」、「鯨魚」、「生態」的故事。爸爸是研究海洋魚類的學者,這種主題原本就會吸引他的注意。但是要讓他願意把書買回家,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書中有關動物及生態的敘述很吸引人。」
翻譯最重要的原則是「信、達、雅」,這項原則在寫作科普文學的時候更是重要。「科普」就是「科學普及」的簡稱,而科普文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將社會大眾(誤)以為艱深困難的科學知識,轉化成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文字,也就是將專有名詞、術語「轉譯」成白話文。所以,科普文學的正確性——「信」——是最重要的。讓讀者看懂,以讀者能了解的方式做解釋,讓讀者能夠吸收知識才算是「達」。文筆流暢且兼具文學性,則是「雅」。《冰海小鯨》就是達成這三大要素的一本好書,讓它成為經典的少兒科普文學。
從書名不難猜到,這是關於一隻小鯨魚塞特羅的故事,從牠媽媽瑪莉娜的生產講起,直到塞特羅跟爸爸一起遠渡南冰洋,而後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不過,我長大後才知道,其實鯨魚爸爸就跟熊爸爸、象爸爸一樣,都是在交配過後就離開,並不會像故事中這樣守護家人,還留下來照顧隔好多個月之後才出生的幼鯨。塞特羅的爸爸其實就像是大自然的化身,讓塞特羅接受各種考驗。)
鯨魚分為「鬚鯨」跟「齒鯨」兩類。鬚鯨沒有牙齒,進食時是用嘴裡的鯨鬚濾食;齒鯨則是用牙齒咀嚼食物。鬚鯨的鯨鬚就像篩網,在水中撈過、把水濾掉之後,只將海中的磷蝦及其他浮游生物留在口中,不必喝下一肚子的海水。
由於鯨鬚的硬度適合加工,不但輕,又具有張力和彈性,自古以來(還沒有塑膠的時代)就被拿來製作許多工藝品或工業用品。在鯨鬚製品之中,最有名的便是日本正倉院收藏的鯨鬚製「如意」,是鎮院之寶。而在日常生活中,包括釣竿、衣服(特別是從前西方女性穿的蓬蓬裙)、傘、扇子、機關娃娃中的彈簧、小提琴的琴弓、日本傳統傀儡戲「文樂」中的操縱索、量製日本和服用的「吳服尺」(又稱鯨尺)、鞋拔、頭盔的裝飾等,品項眾多。
齒鯨的牙齒則成為雕刻的材料,做成髮簪或梳子。其他不論鬚鯨、齒鯨都有的皮、肉、骨、油、脂肪、血、糞、龍涎香等,各有各的用途,幾乎沒有哪一項會被丟棄。但也因為如此,使得鯨魚成為人類捕獵的目標,導致鯨魚數量大幅減少。在本書中就提到,人類是鯨魚最大的敵人。
除此之外,會群起攻擊巨大鬚鯨或是齒鯨寶寶的海中殺手「虎鯨」、惡劣的氣候、長途游泳、身體疾病等,也都是鯨魚必須面對的挑戰。若是沒能捱過其中一項關卡,鯨魚的一生便畫上句點。
跟隨著塞特羅,我們從牠的日常生活了解了鯨魚的生活史,獲得愉快的閱讀經驗,也學到了豐富的海洋哺乳動物生態知識。
一本好書,必須是文字和插圖都正確,站在事實基礎上,刺激讀者想像力、並且能激發求知慾。《冰海小鯨》正是具備這些要素的好書,所以從將近半個世紀之前在日本出版至今,仍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動物學家的推荐。國語日報社大費周章取得版權、推出《冰海小鯨》全新中文版,據說是因為我在國語日報發表的專欄「兒童文學裡的動物」中提到這本書,讓編輯重新發現這本好書。能夠讓現在的讀者分享我小時候的最愛,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希望大家看了書之後,也能跟我一樣愛上塞特羅、愛上海洋、愛上科普文學。
文/張東君(科普作家、本書審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