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相當簡單,就是慈悲

2016022716:36






幸福相當簡單,就是慈悲,「因為慈悲,所以理解」。要幸福先要面對心中痛苦,不要靠購物、飲酒去逃避痛苦,反而要面對。

面對自己的痛苦,了解自己痛苦才能明白其他人痛苦,才會學懂去理解別人的痛苦,就會有慈悲的心,去體諒別人。

至於怎令自己可以面對痛若,可透過坐禪聆聽心中的苦痛,平日要收集正念。五項正念收集,包括尊重生命、理解快樂與名利權力無關、真正的愛是為令對方快樂、聆聽、正念消費。

⋯⋯

人們都追求快樂,但卻事與願違,皆因只向外追求,而沒有照顧「心內的受傷小孩」,我們太忙碌,沒有時間回頭看他;即使有時間看他,也會手足無措。

一、尊重生命、愛護眾生。若我們正念呼吸,覺察每一下出息、入息,則能聽到自己內心的痛苦,藉此了解父母、祖先乃至社會、國家的痛苦。因為正念,所以理解痛苦;因為理解痛苦,所以慈悲、寬恕;因為慈悲,所以帶來療癒、轉化。

慈悲是快樂的重要元素。心無慈悲者,由於無法與其他人建立聯繫,故經常感到孤單,不可能快樂。

二、辨別真正的幸福。有些人以為快樂來自金錢、名譽、權力、性、感官欲樂,但仔細觀察即可發現許多人擁有上述種種,卻深受痛苦;沒有太多物質享受的,卻更快樂。因為後者理解其他人的苦樂、對其他人有慈愛之心。

三、真愛。人們都知道有愛才會快樂,但不一定懂得如何去愛,可能越愛而越令對方受苦。真愛須具備四個元素:慈、悲、喜、捨,而且必須先理解對方,才能適當地去愛。

四、慈悲傾聽及愛語。慈悲十分重要,而大乘中觀音菩薩即以慈悲傾聽眾生痛苦而聞名。當我們以正念稱唸觀音菩薩的聖號,身心回到當下,即能停止遊思妄想,釋放身體的緊張,減輕痛苦,理解和慈悲滲透入心。最初唸誦時,聆聽自己的苦;接著,明白其他人的苦;最後,把這種理解推展至世界每一處。

以正念覺察、擁抱痛苦,幾分鐘後,痛苦會慢慢減輕。因為了解自己的痛苦,所以明白別人的痛苦;明白別人的痛苦,便不會埋怨或憎恨別人,反而激發出慈悲心,希望幫助別人。

光是聆聽對方的煩惱,已能大大減輕其痛苦。若能以愛語向對方表達關心和愛護,更能重建構通,引發奇蹟出現。現實中有很多成功例子。

慈悲傾聽及愛語,是效法觀音菩薩的修行,其先決條件是正念和理解。

五、正念消費。一行禪師舉出佛經所載的「四食」,「四食」包括身體上及精神上的四種食糧。

有人以為擁有越多便越快樂,每日都去大量購物,但卻仍然不快樂。人不懂得處理內心的痛苦、孤單、空虛、絕望,為了忘記或逃避它們,因此汲汲於購物、喝酒、服藥,或者追看電視、雜誌、網頁。

酒藥固然不是健康食糧,購物與內心快樂無直接關係,而現今社會傳媒充斥著忿怒等負面訊息,亦應該避免「進食」。此外,有人會經常在心中重溫過去的痛苦片段,這也是無益的食糧,應該嘗試走出過去、樂活當下。

至於身體上的食糧,吃肉時應該想到為了生產肉食而造成大量污染,為開闢飼養場地而砍伐大量樹木;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人餓死,我們卻把穀物用作釀酒……我們就像佛經上的一個比喻:吃自己兒子的血肉以活命。據說只要減低人類所需的酒肉量一半,將足以拯救地球。再者,動物被屠宰時的恐懼、忿怒、絕望,都烙印在其每一個細胞中,將之吃進身體,對自己當然無益處。

正念呼吸,易知易行,效果卻可能遠超想像。講座開始前,梅村一眾法師帶領過萬名現場觀眾唱詠佛曲〈吸進來 呼出去〉,並引導大家按照歌詞內容修習,覺知一呼一吸,觀想自己像蓮花、像水滴、像高山、像大地;心境平靜,就能映照出真實人生。無論當晚有否身處講座現場,何時何地我們都可以跟著歌詞修習,身心合一,享受當下:

除了正念呼吸,還可以正念步行。過去已過,未來未至,只有當下一刻真正存在。把心帶回身,安住當下,才是真正的活著。每一刻都到達此時此地、每一步都接觸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獲得滋養。

--一行禪師

更多
 
七葉佛教書舍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