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人到中年,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
人們常說“距離產生美”,這裡的距離不僅僅是和朋友、同事之間的距離,還包括和親人之間的距離。
特別是人到中年,更要明白:關係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跟誰走得太近,都會互相傷害。
⋯⋯人生如尺,要有度;豪情如面,別越界。人和人的相處,是一門學問,要做好這一點,真的不容易。
1、和愛人之間,多留給對方一點空間
夫妻之道是門學問,學會了一生恩愛,學不會一生痛苦煎熬。就算是再恩愛的夫妻也要有點自己的小秘密,因為有些事情說出來也沒什麼意義,還不如留在自己心裡。
特別是那種愛好上有很大差別的夫妻,更不要強迫對方喜歡和自己喜歡的一樣的愛好,彼此獨立又自在,才是最舒服的相處方式。
2、和子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現在的社會,很多中年人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明了,有很多都不強迫自己兒子,兒媳和自己住一起了,畢竟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年人還是不太一樣,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就和兒子,兒媳分開住,保持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如果兒子,兒媳需要他們幫助,他們能立刻過去做一碗湯;如果兒子,兒媳自己過得好好的,他們就不經常去;如果老兩口需要幫助,兒子、兒媳也能及時趕到,這樣的關係最自在,雙方還能實現互相照顧。
3、和親人之間,要有恭敬心
這世上有很多東西,我們無法選擇,比如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和什麼樣的親戚在一起等等。
特別是親戚家裡的事情,一般不要過多的干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和苦衷,他們願意說,你就聽,他們不願意說,你也不要逼著追問。對待親人,要有恭敬心和尊重。
但是如果有那種太勢力,太斤斤計較的親戚,還是最好遠離吧,逢年過節的走動一次就行了,平時還是少聯繫為好!
4、和朋友之間,做到真誠交心
朋友是除了親人之外,和我們關係最密切的人。該幫的忙一定要幫,但是對於那些你幫了他,他並不領情的朋友,就沒有下次幫忙了。還有那種只有在他需要你的時候才會想起來你的朋友,不要也罷。
5、和陌生人之間,見人宜說三分話
人到中年,免不了交際和應酬,有時候一個人,你這輩子可能就只見一次,這種情況就要注意說話方式,不要八卦別人的隱私,不要強人所難,說話的時候看場合,看時機。
人到中年,人生過半。已過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輕狂激憤。
這個時候,大多人的已處於人生返航階段,對於家庭、事業、友情、親情的體驗感受也再次回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淡然。大多數人開始追尋個體的價值和意義。
看過生死,經過風月,對於生命和存在於世的探尋已有了自己的認知體系。
這個時候的處事通則,不管於人還是關己,一定是界限感。
不介入別人太多,亦不希望別人介入自己太多。
彷彿一個圓一樣有了自己的圓心,在以半徑為距離的範圍內,希望有自我可掌控和釋放的空間。
這個空間可以用來盛放偶爾的失意、或內心深處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或不願別人偷窺的心事。
所有的這些,叫隱私。而我們需要有適度的空間用來疏解和排泄,不足為外人道,即使是最親密的愛人或父母、子女,亦或摯友。
很多時候,這些不明所以的情愫可能只是需要用時間來沉澱,用沉默來消解。
人到中年時的關係,就像是兩兩相交的圓。我們知道有共同可以分享的部分,知道我並非孤單的存在。
而那不曾重合的一部分,就是獨特的我的存在。需要一直保持個體的特立獨行。
作為其他人,惟有尊重這種存在,而不是誓要一探究竟。
中年婚姻生活和友情裡,適度和界限感分明才是一種最高級最愉悅的體驗。
因為,我們都明白,人生只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任何人無法代替你,去經受或體驗。
所以,任何時候記得,——人到中年,關係再好卻保持適度的空間,不是我們已經不再親密無間,而是因為我們在用這種有界限的疏離,來維護和守候我們細水長流的一生陪伴。
文/綜合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