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生命的隱喻。

2018040809:54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人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生命的隱喻。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人都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就像一個輪迴。』

一個人記憶最早的事,或者記憶最深的事,都是他的生命隱喻。
這個生命隱喻也包括印象最深刻的夢,或者一直在做的夢。

有位女士她生命的第一個記憶,是她兩歲半的時候,
在弟弟出生的第二天,她跟著父母和姑姑,
走了幾公里的山路回家,在那個過程中,
她感覺自己被徹底地忽視了,所以發誓,
她再也不依靠任何人,這是一個關鍵的細節,
因為這個經驗幾乎成為她生命腳本的方針

人記憶中最深刻的事,就是生命的隱喻。
如果看不破這個隱喻,你的生命就會一直在打轉。

在這個認識這個隱喻之前,關鍵的不是事情,
而是在這事件裏,你所產生的情緒,
還有你因為整件事發出的心念。

這個心念,就是一個強大的生命自我實現的預言,
把你的生命朝這個方向去推動,於是演化成了你的人生。

不過,那件記憶中最早、最深刻的事,
除非是我們完整地記得,而且飽含濃烈的情緒情感,
才能清晰地回想起當時的心念。

問題是,關於記憶,我們可能會遺忘掉根據事實的訊息,
也可能會遺忘掉其中的感受,
所以難以清晰地去了解自己的生命隱喻。

但是,作為成年人,我們還可以使用一個方法,
來觀察你自己的人生腳本。

這個方法是,完整地觀察一個對你來說重要的生命事件,
觀察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
留意這中間所有的重要時刻,以及你的重要感受和心念。

最佳的觀察對象,是一段重要的關係,特別是戀愛關係,
或者是一段重要的事件。

就拿戀愛關係來說,你可以觀察它是怎麽開始,
怎麽發展,怎麽達到高潮,又是怎麽結束的,
結束後的尾聲是什麽。

你和對方的關係又會怎麽發展,
留意整個過程中的所有重要時刻,以及你的感受和心念。

特別是,在關係結束之後,你會生出什麽樣的心念來。

佛家有一個說法:

人在臨死前,會像過電影一樣把整個一生回憶一遍,
最後會生出一個重要的心念,而這就是人下一世的腳本。

這個說法,可以用到剛剛說的這份觀察上,
我們會發現,一份關係結束的時候,
你的心念,會影響下一次的戀愛。

你還可以想象,如果自己是一個小說家,
你會根據自己這段戀愛,寫一部什麽樣的戀愛小說呢?

人都會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跌倒,這像一個輪迴;

所以通過截取一個完整的關係發展過程,
觀察它從出生到死亡,
就相當於完整地觀察一次我們的人生腳本。

如果你細致完整地觀察了一段關係的發展歷程,
然後再簡單地去看看你其他關系的發展歷程,
你也許會被震驚到——它們竟是如此相似。

在事業方面也是,通過這樣完整地觀察,
你會看到你的人生腳本。

關於人生腳本話題的時候,我對自己有一個觀察:

我每開展一份新的事業,都是因為認識了
一個有欲望的商業夥伴,是他們的欲望加上我的影響力,
才推動了事情的發展。

如果沒有他們,我就只會做一個作家,
寫更多的書,做更多咨詢。

在自我觀察時,我明白了:

我的腦海裏有各種各樣關於事業的想法,
但它們都不是圖畫式的,也就是說,
它們是乾扁的文字目標,而不是生動的圖景。

人的兩個自我:

自我1,就是頭腦和意識層面的我;
自我2,是身體和潛意識層面的我。

自我1的語言是文字,自我2的語言是圖像。

這是關於人生腳本的另一個重點:
只有那些圖像式的痛和愛、憎恨和憧憬,
才能生出真正的外在圖景來。

所以,你也可以就此問問自己:

你憧憬著什麽樣的生活?如果不是文字性的小說,
而是為自己拍一部電影,你要身處其中,
是絕對的主角。那你會呈現什麽樣的畫面?

重點是,你得想想,你在這個畫面中感覺對嗎?

如果你真的身心一致地,勾勒了新的人生圖景,
那麽,它很可能會成為你的人生腳本。

這個時候,你就不是在重複你童年的人生腳本,
而成了你自己命運的主人。

最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
認識和改變你的人生腳本的幾個方法:

第一,設想一下你的墓志銘;
例如:《紅與黑》的作者、法國小說家司湯達的那句:
米蘭人亨利·貝爾安眠於此。他活過,寫過,愛過。

第二,認識你記憶中最早、最深的事件或細節;

第三,完整地觀察一段關係或者事業,
回想它的開始、發展、高潮、結束和尾聲,
以及你在其中的感受與心念;

第四,意識和頭腦層面的語言,構不成心念,
心念都是潛意識和身體層面發起的,並且是圖像式的。

決定著的命運,不是我們以為的外在力量,
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既然都是自己的選擇,那也就是說——
我們這一生,就像是活生生地在給自己寫人生腳本。

文字:武志红

圖像裡可能有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