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喜歡去體會自己是自卑的呢?當我們自卑的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便是立刻衝出去,去百貨公司買一個名牌包,用這個名牌包來掩飾我的自卑——有很多人是這樣「解決」自卑的』
如果我們想要轉化關係的狀態,
真正活出內在的獨立和力量,
所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絕去對伴侶的期望。
絕去期望就是禪宗智慧的根本。
為什麼要放下期望?
因為「期望」便意味著
在當下對方的真實狀態之外,
編織出了一個二元對立的理想狀態。
我們一旦產生期待,便會進入頭腦所編織的
這幅理想畫面之中,而不再與當下,
對方的真實狀態互動和共處。
於是,我們開始不斷地在頭腦中對比、評判,
怨懟對方無法滿足我們所期待的標準,
繼而,便衍生出關係中諸多的矛盾和痛苦。
所以,我們必須先要撥雲見日,
先把內在的期許放下,如此,
我們才能在關係的互動中,
真正有機會看到對方的真相,
與對方產生真實的溝通和交流。
在放下這些對外的投射和期許之後,
我們要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
我當下所產生的怨懟也好,
恐懼也好,其真相是什麼?
我們不要以為怨懟就是我當下的真相,
或者不滿足就是我的真相。
這個不滿足,或著怨懟的背後,
還有更深層的東西,
但是「往下看」這件事真的不容易做到,
因為頭腦的意識活動,
心理活動,身心的這些變化,
是極為精微的。
這是一個內在的精微世界。
我們的念頭是超光速的,
這個宇宙裏速度最快的就是念頭,
所以我們能否捕捉到內在的念頭,
能否看清內在這些起心動念瞬息之間的變化,
這便是東西方所有的靈性教誨
以及身心靈整合療癒的根本。
所謂的身心靈成長就是要訓練自己,
隨時隨刻在生活中,都能把註意力
同時放在向外和向內這兩個部分之上,
這就叫作「全觀」的訓練。
全觀,意味著內、外要同時觀察。
向外,我要隨時應對
我所見到的各種人事物,
處理和解決各種問題,
而向內,我要隨時觀察自己
在與這些人事物的互動過程中,
內在心念的反應模式。
如果我在與某人的互動中產生了自卑心理,
在這個自卑反應產生的當下,
我們一定要能向內意識到我現在正在自卑。
因為在這股自卑情緒生起的那個當下,
我們其實會立刻產生排拒心理,
不太願意掉轉頭來去體會它。
有誰喜歡去體會自己是自卑的呢?
當我們自卑的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便是立刻衝出去,
去百貨公司買一個名牌包,
用這個名牌包來掩飾我的自卑——
有很多人是這樣「解決」自卑的;
也有一些人,當她感覺不舒服,
或者自卑的時候,
她可能會拿起電話跟她的閨蜜傾訴,
由此「脫離」與自卑感的當下共處。
只有當我們真正有意願向內探究,
不逃避每個當下自己內在真相的時候,
我們才有可能逐漸找到
這些內在匱乏感的源頭。
它們可能來自童年,或是過去輪迴轉世中
一些相似的經歷和習性,等等。
印度智慧瑜伽悟者克裏希那穆提曾說,
在這個地球上,很少有人在這輩子,
真正百分之百地感知過別人,感知過自己。
因為,當我們被內在的焦慮裹挾時,
其實隨時隨刻都生活在
頭腦編織的自保恐懼當中,
隨時都在擔心自己能不能過得好,
是不是安全,能不能擁有更多……
繼而,便投射出依賴、佔有、掌控、怨懟……
但愛,是無法與內在的這些自保恐懼、
矛盾衝突,或是佔有、嫉妒並存的。
只有通過自我揭露、自我覺察、自我轉化,
我們才能逐漸穿越自己底層的恐懼,
自己沒有蛻變,我們通常吸引來的
就是與自己同頻的能量或者關係。
人的確可以透過禪定、不間斷的修持
以及把心敞開到立即覺知當下最核心的實相,
來提升我們的直觀能力,
但若你的自我覺察能力還沒被啟發
瞭解占星學與靈修結合,
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清明的:
占星學這個宇宙語言有許多玄奧的精神意義
足以促進靈性上的成長,提升人們的覺知,
然而,占星學這門‘業力科學’如果運用錯誤,
很容易流於將焦點固著於劇情和外在事件,
進行過度瑣碎的性格分析,
或是將其變成一種自我合理化的藉口,
而喪失了它最深層的價值。
榮格經常在他的著作裡指出:
一個人若是無法覺知到內在的衝突,
那麼外在世界就會逼不得已
將那份衝突‘演示’出來,
並撕裂成兩極對立的情況。換言之,
如果自我覺察的程度提升,
業力就會顯現於更精微的次元。
按照我親身的經驗,
這樣的觀點是相當真切的,
不過精微次元的功課
未必比粗鈍次元的功課來得容易,
然而一旦學會了細膩的辨識與覺察,
自我轉化與成長的確
能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完整、更清明。
靈修與占星都是達成這項目的最佳工具。
胡因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