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上+下】(全兩冊) 搞懂食物的個性和偏性,家常飲食也能勝過珍稀大補

2021090820:30


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上+下】(全兩冊) 搞懂食物的個性和偏性,家常飲食也能勝過珍稀大補

作者: 紫林齋主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03/27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700

內容簡介

多吃蔬果好健康?多喝水真的沒事?

《太極米漿粥》作者最新重磅力作

 

  天天吃的食物,就是漸近式補充身體的藥物!

  善用食物物性不同之妙,養胃氣、護陽氣,不勞醫生開藥方。

 

  千年來不敗的食養智慧,用本書無縫接軌!

  破解中醫重要經典《神農本草經》隱藏的藥食同源之祕,

  縱使我們不懂得怎麼用藥,但若能了解物性,也能增進健康。

  囊括蔬、果、蕈菇、魚鮮、禽畜肉和加工食品,超過150種常見食物

  吃對了,健康Reset

 

  ●人有人性,食物當然也有「物性」

  物性就是食物的個性,不過並非單純的中醫性味歸經之分,更不是西醫討論的營養成分,而是從食物的外形、味道、科別、生長環境、食用部位,甚至是從人工製造方式去了解:這口食物下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什麼反應。

 

  ●人體並不適合經常、大量的吃偏性太重的食物

  健康的身體普遍存在溫熱的屬性,這是胃氣和陽氣充足的表現。而多數食物都有「偏性」,一旦人體吃進涼寒屬性或難以化消的食物,就需要透過大量的耗能,才能重新將身體功能維持於平衡狀態。因此,偏性較強的食物在入口前必要經過適當的配伍。如果經常大量的耗去陽氣來處理食物的重大偏性,身體便容易衰弱。

 

  ●對人體而言,多吃肉比多吃菜更好

  大多數植物類食物(葉菜水果)的偏性較強,因此大部分的中藥方劑是以植物入藥,正因為偏性比動物來得明顯,所以日常食用時要格外注意:量要佔少數為宜,調理的手法需要更講究。如同藥材組成方劑,對於比例、配伍的講究,是效果的關鍵所在。

  動物五臟俱全,在五行上的均衡度、面對環境變化的耐受力、藏納養分的效果都比植物好,所以更適合我們在家常食用,做為加強營養攝取的主要來源。

 

  ●藥食雖同源,但某些食物非得捨棄不吃,才有恢復、長保健康的機會

  【絕對不沾的三種食物】蘋果、黑豆、白蘿蔔

  一天一蘋果,醫師真的遠離你?!黑豆被視為健康食品,多多益善?蘿蔔益氣,但只喝一口白蘿蔔湯,就可能讓元氣報銷?就是有這麼些食物,偏性過於強烈,會讓身體的養分大量流失,能量無法透過食物留存於體內!

 

  ●搞懂物性和配伍烹調原則,廚房灶頭上就有救命良方

  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例如:

  薑是回陽的絕佳良藥;

  益人無數的太極米漿粥,來自尋常的大米與清水;

  馬鈴薯帶皮烘烤,搭配大量油脂烹調,提高腸道機能;

  青椒疏瀉肝的濕熱之氣,是少數生熟食皆好的蔬菜

  ……

 

本書特色

 

  1.傳承經典──

  此書為作者集《神農本草經》、《黃帝內經》、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之研究大成,還原古經方中醫的原本面貌,重新白話解譯「藥食同源」的定義,以及各種食物入口後對身體產生的反應。

 

  2.解讀物性邏輯、食物配伍原則──

  多數的食物都有偏性,所以需合理食用。本書提供一套判斷物性的方法和配伍的原則,讓各種食材的偏性獲得修正。所以任何疾病在未達重症之前,若食物經過適當的配伍,酌量用之,就能取其用,綜其效,避其害。

 

  3..討論的範圍以日常食用的、常接觸的食材為主──

  完整的生物個體,像是:豬、牛……

  生物的局部,像是:豬油、雞蛋……

  非生物,像是:海鹽、水……

  天然加工的混合物,像是:蜂蜜、冰淇淋……

 

  4.破除時興的飲食迷思──

  從物性來看現代飲食觀念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再被討論的!

  例如:糙米一定比精白米好嗎?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嗎?吸菸對肺一定不好嗎?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紫林齋主

 

  紫林書院校長

  紫林中醫創辦人

  中國國學文化藝術中心專家委員

 

  本名林祥榮,13年前罹患膽結石,不定時炸裂的劇痛,讓他試過各種排石偏方,更一度想開刀把膽拿掉,後來因緣際會下他轉而尋求中醫的力量,從而發現失傳千年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的養生方法,成功自療。

 

  05年開始於雅虎奇摩部落格留下學習《桂林古本》的心得。其時多以「IL」為筆名,在與網友交流,討論中醫藥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同樣看到許多朋友在自學之際,碰到與今日世道主流相左的矛盾之處,也看到許多一時流行的健康養生觀念,實在與古籍立論精神相去甚遠。在多位同道朋友的積極邀約與鼓勵之下,07年開設「中醫生活講座」,由最基本的陰陽、五行、六氣、生剋概念入門,徹底說明古籍中醫架構與今日世人所認知的差異,重新檢視今日的疾病預防與保健觀念。

 

  目前往返兩岸進行演講和開課。

  出版作品:《太極米漿粥》

  FBwww.facebook.com/vitacillin/

  全球論壇:www.vitacilli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