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孤獨,治愈庸俗

2019011822:54

圖像裡可能有植物、樹、天空、表格、戶外和室內
@ 用孤獨,治愈庸俗

人為什麼會庸俗呢?

曾看過一個答案是:因為心裡裝滿了瑣碎。

比如在想別人怎麼看待自己,擔心自己下次能不能得到更好的,怎麼樣才會成功……心填滿了太多慾望,變得瑣碎而茫然。這樣的心,自然變得庸俗。

可是,比起獲得外界意義上的認同,自己真正的熱愛才更值得追求,自己內心的聲音更值得傾聽。

.

但很多時候,世界太過吵鬧,我們總是聽不見、看不清、理不明自己。

誠如哲學家叔本華所言:“ 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孤獨,或許才是治愈庸俗的良藥。

...

在孤獨中,聽見真心

美學家蔣勳年輕時,曾背著包,帶著兩件襯衫,一個人去旅行。

有些人會害怕一個人呆著,更何況是一個人出門。但蔣勳卻覺得,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因為在那些孤獨的旅行中,他得以見過凌晨五點的火車站,看見流浪的人是如何生活;他看過家徒四壁的人,卻能一開心就脫了衣服在水裡唱歌跳舞。

因為一個人唯有見過生活的萬重模樣,方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什麼樣子。也只有一個人在這些路上行進,像一顆石子投入湖面,才能真切地紮進那些異國他鄉里,才能不斷地與自己對話。

.

人心瑣碎,充斥太多慾望時,不過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又能為此放棄掉什麼。

蔣勳說:“ 孤獨,是思考的開始。

孤獨,其實是讓我們與自己相處,去試著聽見自己的真心。

...

在孤獨中,看見熱愛

木心,是聞名於世的詩人、文學家。但年輕時的他,只是一名普通的美術老師。雖然出生書香門第,但似乎也未被識見過份的天才。

有一年,他意識到:“溫暖、安定、豐富,於我的藝術有害,我不要,我要淒清、孤獨、單調的生活。藝術是要有所犧牲的。”

於是,他去莫干山上過了一個冬天。那裡人煙稀少,連雪落下時都是靜悄悄的。他清晨早起讀書,夜晚燃燭寫作。

一個人閱讀、一個人走路、一個人思索、一個人創作……在孤獨中,他得以貪婪地讀著他喜歡的書,書寫著想說的話。在短短的半年時間裡,他便寫出幾冊書稿。

更重要的是,這份孤獨讓他在很多年以後,無論遭遇怎樣的艱難,無論身邊的一切變得多麼勢利,他從未忘記自己內心的渴望:“我不想成為自己少年時最憎惡的那種人。”一如那個不顧山民的嘲笑,放著少爺不當,義無反顧地上山修行的年輕人。

...

內心庸俗時,容易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但當你在孤獨中自處時,會發現那些看法根本沒那麼重要。

孤獨,是讓天地之間唯有自己,再一步步看見自己真正的渴望與熱愛。

...

在孤獨中,理清人生

多年以前,在台北的街頭上,有一奇景。

在一個舊書攤上,攤主是一位老人。他雖然在賣書,但是挨著牆打坐、冥想、看書,或是入睡。無論身邊街頭人來人往,他如一入定老僧,巋然不動,亦不管顧客看中了什麼書給了多少錢,孤獨得彷彿在另外一個世界。

這位老人,便是當時已名震詩壇的周夢蝶。余光中說他“ 寫詩像煉石補天,補心中的遺憾。

他愛做詩,痴迷其中,有時候,這一首詩沒有寫完,另一首的題目已有了。而為了一首好詩,他能寫40年。

.

周夢蝶說過:“ 我之所以還能寫幾首破詩,因為我感情不平靜。 ”因為他這一生,可謂世事無常。漂泊到了台灣,與親人天涯相隔,窮困中不得已才賣書維生,且孑然一身,與孤獨如影隨行:

“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閒,而閒人之所忙。”

世事未能蹉跎心智,孤獨卻愈能磨勵才華。

這份孤獨,讓他得以在並不如意的人生中尋找到一個美好的出口,將生命中那些憂愁與痛苦,化作一句句幽美而空靈的詩。

...

人總會想要完美,但人間事總有不如意。那就在孤獨中,尋找力量,慢慢地理清人生。

孤獨,不過是讓自己靜一靜心,不慌不忙,不怨不躁,去迎接這也無風雨無晴的人生。

...

所謂庸俗

不過是活在世人的眼光中

失去了自己

忘記了真正的渴望與熱愛

所謂孤獨

是讓我們與自己相處

聽見真心

看見真我

理清人生

唯有孤獨

才能治愈庸俗

...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字|物道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