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年求發財金,祈求工作運 >

2019020910:40

未提供相片說明。
<關於過年求發財金,祈求工作運 >

如果想要賺很多錢,

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能專注在錢上,

你必須把賺錢放在次要的位置,

你可以做自己很熱愛的事情,

或者你把自己的熱枕放在服務其他人的生活上。

其次,台灣是ㄧ個善心人士很多的寶島,

由於某些宗教團體提倡信仰就是做公益累積功德,

在這我們要區分『服務』與『幫助』服務與幫助的不同,

幫助是基於不平等;它不是一種基於平等的關係。

當你幫助,你用了自身較高的力量,

去幫助那些不那麽有力量的人,如果你更注意、覺察,

當自己在幫助別人時內在發生的,

你會發現你總是在幫一些沒有自己優秀的人,

一些比我更需要的人。

這樣的心態是不平等的,當我們助人時,不留意時,

我們對他人的剝奪可能比帶給他們的更多,

我們可能降低了他們的自尊,他們的價值感,

當幫助他人時,我們對自己的較優的力量很有意識。

然而,但我們去服務時,我們並不認同條件的優劣,

而是用自己所有的經驗、生命在服務,

根據我們自己內在的完整性,服務於他人內在的完整性,

服務,是一種基於平等的關係。

我們服務生命,並不是因為他是破損的,

而是因為他是神聖的,幫助招致債務,

當我幫助某人,我讓他們虧欠了我。

當我幫助,我有一種做好事行善的優越感感,

但當我服務,我的感覺是感謝。它們是非常不同的。

但服務,是雙向的,那裏沒有欠債。

服務跟幫助是不一樣,當我幫助一個人,

我感覺他們是破損的,需要我去行動。

當我幫助,我沒有看到另外一個人內在的完整性,

當我服務,我看到並相信那種完整性。

這才是我需要去回應和與之合作的。

當我們幫助的時候,這在我們與不管對方是誰之間創造了距離,

在幫助中有一種專家式的不平等,

可以輕易地變成道德上的距離。

而我們不可能在相隔的距離上服務,

我們只能是服務那些,和我們非常有連結的人,

那些我們真的願意觸碰的人。

如果,幫助是一種優越感的體驗,非常個人化的

或是是一種上對下的體驗,那麽服務,換句話說,

就是一種神秘的,臣服的,與敬畏的體驗。

一個服務者知道,他是被老天使用的,

他有一種意志去被用於服務更大的,

更廣大卻未知的東西。

當我們服務時,總是服務於同一樣東西,

我們是生命整體和奧秘的服務者,

幫助,經常是自我的工作,而服務是靈魂的工作。

它們看起來或許很像,但內在的體驗是不一樣的,

結果也經常不一樣。

隨著時間流逝,幫助會耗竭。

隨著時間,我們燒盡了自己。

而服務是更新的,當我們服務,

我們的工作自身,就會維持我們。

服務,棲息在這樣的基礎前提之下,即生命的本質是神聖的,

生命是神聖的奧秘,有著不可知的目標,

當你服務,我們知道自己屬於生命和那個目標,

基本上,幫助,與服務,是不同看待生命的方式。

當你幫助,你將生命視為虛弱;

當你幫助,你將生命視為破損;

當你服務,你將生命視為一個整體。

從服務的觀點,我們全都是連結的,

所有他人的受苦,就像我的受苦;

所有他人的喜悅,就像我的喜悅。

用這種視角去看待生命,

去服務的願力自然且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關於金錢能量:

社會從來不會尊重那些走捷徑致富,

或者剝削別人而致富的人,

一個人通過這樣的途徑擁有錢,

也必然會很快失去錢,

那些錢會莫名其妙的從指縫間流走,

因為他剝削了別人,總有一天他要還回去——

要不他還,要不他的子孫還——要付出代價。

通常,我們對工作不會感恩,會說「我不喜歡我的工作」,

但又無法離開,在我們自己創造的兩難中,

工作變成了一個負擔。

如果我們可以對工作說,

「非常感謝你到目前為止帶給我的一切,

你已經為我做得足夠多了」,

那就意味著我們不會繼續抱怨自己的工作,

因為我們有意識要保留它,

我們從一個被動的受害者變成一個主動的承擔者。

感恩是非常有力量的,而且不需要一毛錢,

你只需要放下一點你的驕傲和你的抱怨。

當我們感到自己沒有資源,什麼都要自己來,很累,

有很多掙扎的時候,這就代表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