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大傷身!王陽明4個不生氣的“智慧”,學到兩個受益匪淺!

2020091011:55
張祖英埃及紀事-尼羅河奔向遠方布面油畫130cmx160cm 2017年

@ 氣大傷身!王陽明4個不生氣的“智慧”,學到兩個受益匪淺!
1.面對別人的過錯,不生氣
王陽明有一個學生,特別喜歡生氣責備人,王陽明就對自己的學生說:“你今後只不要去論人之是非,凡嘗責辨人時,就把做一件大已私克去方可。 ”不要去評論別人的是非,當要責備他人的念頭出現時,就把它當作一個大私慾,堅決除掉。
責備別人的時候,先站在別人的立場想想,別人這麼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忍不住要生氣的時候,先反思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錯誤,切莫亂發脾氣,激化矛盾。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會犯錯。我們和朋友、親人相處的過程中,遇到他們的錯誤,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脾氣。古人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我們若是老是盯著別人的錯誤不放,很容易激起對方的反擊,雙方你一句我一句,事情就算毀了。
譚平 無題3 布面丙烯 200cmx300cm 2016年1月
...
2.面對別人的閒話,不生氣
人生在世,誰不說人,誰​​不被說。幾乎每個人都聽到過別人說自己的閒話。面對這些話,人很容易生氣。人都會在意自己的形象,覺得自己會因為這些話而形象受損,進而生氣。
王陽明創立心學之初,也有很多閒話撲面而來。心學和程朱理學相衝突,大家斥責“心學”是偽學。王陽明就說: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任他功夫有進有退。別人的誹謗譏笑,不要放在心上,而是要專心做自己的事情。事實勝於雄辯,面對非議閒話,不要生氣,急著反攻,急著辯解。你一生氣,別人反而以為是戳中了你的痛處,反而坐實別人的污衊。
只要踏踏實實做出成績,說閒話的人自然就閉嘴了。眾口難調,若是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豈非寸步難行?只要立定腳跟,踏踏實實地去做,不違本心,不負初心,就足夠了。
...
金田 回音組畫系列(5) 布面油畫 100cm×200cm 2015年

3.看別人不順眼,不生氣
王陽明的四句教理有這樣一句話:“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萬物共生共存,天地本沒有善惡之心。就像莊稼和雜草,本是一般無二的生物,天地沒有偏袒誰,也沒有厭惡誰。人心本來也是如此,無善無惡。但是,人要吃糧食,自然希望莊稼長的好,於是就有了善惡之分,剷除雜草,呵護莊稼。
這個世界上本沒有好壞之別,是在人內心不同的關照下,才產生了好壞之別。學生曾問王陽明:“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王陽明回答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你心裡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別人就是自己內心的鏡像,看別人不順眼,多半是自己內心這面鏡子出了問題。
...
張新權 古調獅林 布面油畫 90cmx120cm 2016年

4.面對挫折困境,不生氣
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估計早就被鬱悶壞了,但是王陽明卻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情緒,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說:“變化氣質,居常無所見,惟當利害、經變故、遭屈辱,平時憤怒者到此能不憤怒、驚慌失措者到此能不驚慌失措,始是能有得力處。” 。
一個人面對挫折而憤怒,是因為他的修養還不到家,還沒鍛煉到“不動心”的境界。榮辱得失都是身外之物。一旦為其動心,那就內心就只能被奴役驅使。
生活就像一場不可逆轉的比賽,要想贏別人,必須先贏自己,用平和的自己打敗暴躁的自己;用大度的自己打敗狹隘的自己;用博愛的自己打敗怨恨的自己;用不生氣的自己打敗生氣的自己,潛心學習不生氣的智慧,就像閉關修煉一樣,放下一切雜念,走進步生氣的世界,看看不生氣的智者站在情緒的最高端如何為我們指點江山,化悲憤為祥和。
...
作者|齋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