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詩意境賞析

2020091910:14

@ 禪詩意境賞析
文/達觀法師
《山中歲月》
雞啼日未出,山色霧朦朧,
一杯清香茶,至心供佛前;
掃塵除心垢,拂鏡見本性,
自性何曾染,無妨隨緣修;
經行入林中,不覺路已窮,
回首來時徑,只見落飄零;
依石片刻坐,一念歷萬年,
起身餘暉照,夕陽伴人歸;
入夜萬籟寂,息緣好禪定,
諸法本性空,明日待緣起。
...
《春在枝頭》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雲,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無盡藏比丘尼
眉毛長在眼睛上,為何不見此眉?真佛本在汝心中,為何不見此佛?大道皆在平常裡,為何不見此道?眾生的心,到底在想什麼……
修行者!一心想要明白大道,故終日到處參訪。不論多遠的天邊海角,多高的山崖峭壁,只要有善知識所在,縱然踏破無數草鞋,也在所不辭。可惜的是“向外求法,了不可得。”故道出:“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不知經過多少寒暑,春花秋月,在追尋不得其解下,終於回到原點。此時暫且不起任何妄求,只以平常心來生活,就在那個當下,聞花香而開悟。故自訴“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春天不在外面,而在汝心;真佛不向外求,而在內覓。柴陵鬱禪師,一日乘驢度橋,不小心墜落而大悟,便道出:“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
《無事可量》
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守安禪師
想要透過靜坐,把心靜下來,往往適得其反。何不思惟:心為何動盪不安?有何罣礙不平?
心攀外緣,妄起不靜,於境上生心,則貪瞋痴一併而起。如能似香煙裊裊,不住一處,時時無心,隨風而逝,自可凝然一心,萬緣放下,故言“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
然而妄本從真出,故無須除妄求真,只要不執一切,妄念自然止息。世間人事紛爭,皆是緣生緣滅,實無一法可得,悟此“緣起性空”之真諦,則無事可求,無心可得,故說:“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不要去創造障礙,來折騰自己;不要去想像事情,來折磨內心。只要明白,所有的罣礙,都由妄想而出,您便能體悟到,無門禪師所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低頭便見》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無德禪師
所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凡事皆是一步一步而完成的。修行亦不例外,貴在“老實”二字,離此則無事可久,無法可成。
農夫老實插秧,才有收成之日;行者老實修行,才有證道之期。若肯“手把青秧插滿田”,自然就會謙卑低頭,恭敬待人,能如實修行,便可消融自我,使內心如天空一般清明,便能“低頭便見水中天”。
當六根清淨,六識出六門,不染六塵;如人處紅塵,心不染著,故說“身心清淨方為道”。若要徹底悟道,就當破除一切習氣、無明的慣性,故不可隨過去的習氣而為,應逆轉而上,故藉“退步原來是向前”來說明修行的過程。
理可頓悟,事要漸修,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憨山大師曾言:“門外青山朵朵,窗前黃葉蕭蕭,獨坐了無言說,四看妄想全消。”了,就了;不了,何時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