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浦彌太郎:給膽小的你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是松浦彌太郎青年時代踐行的幸福論,在這本書中,松浦彌太郎分享了他對人生中所有“不安”與“寂寞”的解決方案。
害怕孤獨、失去、變老、疾病、貧窮、失敗......人的種種煩惱常常來自內心的不安與寂寞。也曾經歷這一切的松浦彌太郎,為讀者寫了19封信,對症下藥開出人生處方,講述如何與自己和解。
....
給膽小的你
松浦彌太郎
那裡是你有生以來初次造訪的地方。
你手上既沒有地圖,也沒有結伴同行的搭檔,舉目望去,不見一個可以為你指引方向的對象,你也找不到標誌牌。但你有一個無論如何都想抵達的目的地。
碰到這種徬徨失措的時候,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邁出腳步。
雖然不知道該以南為目標,還是該朝北方前進,我仍會胡亂猜個方向,出發往南,如果發現弄錯了,就再轉嚮往北走。爬坡的路段走得辛苦了,就繞道而行, 如果怎麼繞都還是坡道,就硬著頭皮爬上去。
不管怎麼走,怎麼繞,就是遲遲無法抵達目的地。
像這種時候,人大抵都會不安。
走著走著太陽下山了,月光也很暗淡,有時還會碰上看不見星星的暗夜,氣溫也漸漸下降。
因為自己孤身一人,不免會感到膽怯,覺得寂寞。肚子又餓,精疲力竭。這種時候,不安會在你的耳邊低語:
“繞了這麼多冤枉路,自己該不會是在白費力氣?”
“在這種地方走得這麼辛苦,搞不好我根本就弄錯了方向?”
“我選的這條路,或許根本無法通往我要去的地方。”
因此,聰明的人或許不會像我那樣蒙頭亂闖。
如果要去第一次造訪的地方,在出發之前他們會先找人問路,或者去圖書館借地圖來查閱。更簡單的方法是,拿出隨時都放在口袋裡的智慧手機,上網搜尋。
在跨出腳步之前,他們總想再一次確認路線規劃妥當,做好調查,向人打聽。有許多聰明人一直要等到心中所有的不安因子都消除之後,才會上路出發。
他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他們想消除“不知是否會成功的不安和寂寞”。
“沒問題,請安心。只要走這條路,你絕對能抵達目的地。你需要的時間是x小時。”
他們想得到這樣的信息,不會迷路,心中沒有不安,期待能以最短距離抵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只不過遺憾的是,倘若你“ 想抵達的地方”是指工作、人際關係或自己的目標之類的事情,你就沒辦法利用網絡的地圖檢索功能來查詢了。說起來,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有所謂的路徑或地圖。
就算請教別人,你也得不到正確答案。誰也不能向你保證“你絕對能抵達你的目的地”。
無論你如何去思考深究,仍舊無法參透答案。
我認為,首先,你得認清並接受一個殘酷的事實──無論你有多聰明,終究會有不懂的事。
承認自己有不懂的事,拋開自己的聰明才智,你便會得到邁出腳步的勇氣。
但即便你踏出了第一步,依然不能保證你能夠抵達成功的彼岸。只不過,如果你不邁出腳步,就無法抵達任何地方。如果你不行動,事情便無法開始。
並且,只要開始行動,你絕對會有新發現。因為邁開腳步後,你便看得見接下來要走的路,或是因此認清自己走錯了路。一步又一步地往前走,你便能找到自己的下一步。
反覆的行動與發現。或許這才是抵達自己夢想之地的唯一方法吧。
“事情能順利嗎?”
“我能成功嗎?”
如果你也被這種不安和寂寞所羈絆,那是你這個人很聰明又深謀遠慮的證據。只不過,那同時也是你裹足不前的證據。
總之一句話,如果你想消除這種“擔心自己不會成功的不安和寂寞”,行動就是了。
既然你也察覺到這種情況沒有地圖可用,那就儘早死心吧。你不需要具體的設計圖,沒有行程表也沒關係。
只要你行動,你的腦中自然會開始浮現計劃,腳踏實地的感覺也會帶給你自信,這麼一來,你心中“ 擔心自己不會成功的不安和寂寞”想必也能漸漸緩和下來。
不管是在工作或在其他事情上,在我遇見的人之中,會令我覺得“好厲害”的那些人大抵都是行事衝動的人。他們擁有比任何人都早一步行動的果斷和勇氣。
如果你在得出“這麼做一定會成功”的結論之前,總是花很長時間在原地思考評估,被不安所牽制,因而動彈不得,久而久之這種行為模式就會變成你的習慣,愈髮束縛你的行動。
我見過很多可憐的人就是因為被這種習慣絆住雙腿,使他們擁有的難得才華與聰明才智蒙塵。
所以,請跨出你的腳步吧。
去踏出你的第一步。
有很多時候,勇氣不是從你的腦袋裡生出,而是從你的腳下湧現的。
《不能不去愛的兩件事》
俄羅斯插畫師Alyona Vorotnikova